甘南州合作市四个“深度融合”找准精准扶贫着力点

08.10.2015  16:40

   中国甘肃网10月8日讯 (通讯员 李雯)今年以来,合作市紧扣“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的行动要领,将四个“深度融合”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突破口,明确扶贫对象、内容、目标、措施、考评“六个精准”,找准了全市精准脱贫的着力点,使全市双联扶贫工作不断深化拓展,加速了农牧民群众脱贫奔小康的步伐。

  推进目标任务融合。以建档立卡的16个重点贫困村、贫困人口为对象,以省上确定贫困村的17项、贫困户10项减贫指标以及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涉及农牧村的主要指标为目标,实施“三步走”战略,明确脱贫时序,明确主要扶贫任务,在全力实施专项扶贫7个整村推进项目的同时,加大行业扶贫和双联帮扶力度。

  推进资金项目融合。加大对涉农资金和项目的整合力度,统筹安排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和双联行动引进项目资金向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聚集,制定下发了《合作市2015年实现基本脱贫目标实施方案》,整合各类项目40个,预算投入建设资金约1.49亿元,已启动实施28个项目,完成资金3427.68万元。

  推进帮扶力量融合。在六乡设立了由负责扶贫工作的分管领导任站长的双联扶贫工作站,确定专人负责双联行动和扶贫攻坚行动各项任务的落实。在16个重点贫困村确定了由2名县级干部包抓扶贫工作,组建了由双联单位干部、大学生村官、挂职干部、包村科级领导组成的驻村帮扶工作队16个,共69人。16个贫困村按照“一村一队、一队一队长”的要求,常驻干部由3到6人组成。制定下发了《合作市贫困村驻村帮扶队管理办法》,为深化扶贫攻坚行动奠定坚实思想基础。实现了对建档立卡户的帮扶全覆盖,做到了对帮扶对象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

  推进培训资源融合。整合扶贫、人社、农牧等部门的培训资源,以联系村青壮年和“两后生”为重点,着力加强实用技术和劳务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牧民创业就业和增收致富能力,开展实用技术和劳务技能培训1040人次,实现劳务经济收入310万元,劳务输转人数0.14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