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场与“黑船来航”
前日,我有事与朋友商量,来到了他家所在的东京台场。我们约定在地铁站见面,我到的很早,于是就在站内翻阅了一本台场的观光介绍。手册上写道:“在黑船来航时曾准备与美国开战的台场,如今已经成为了东京最先进的商务与观光中心。”令我感到羞愧的是,我并不知道台场还有“准备与美国开战的历史”。
作为东京的滨海地区,台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得到了大规模开发。目前,它已经成为了富士电视等媒体的总部所在地,很多大型宾馆与展馆也设在这里,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台场是日本在东京湾填海造出来的陆地,想要到达这里,就需要渡过跨海大桥,或是乘坐海底地铁。这片人造陆地的面积十分辽阔。
通过调查,我发现台场的名字本身就与战争有关,由来于“放置战争炮台的场所”。在江户末期的1853年,东印度舰队司令官佩里带着美国总统的亲笔信来到了东京湾,要求日本开国。这就是所谓的“黑船到来”。
通过此事,江户幕府深刻地意识到了强化海防的重要性,于是对东京湾一带进行了海岸调查。最终,幕府决定在品川海域(今天的台场)与观音崎填海造陆,以安放炮台。
但在此之前,江户城西之丸刚刚因火灾被烧毁,再加上德川家第12代将军德川家庆去世不久,其葬礼花费了巨大资金,所以幕府的财政状况非常困难。因此,幕府放弃了在观音崎安放炮台的想法,选择只在品川海域设置炮台。
在填海造陆的过程中,人们先把从奥多摩砍伐的圆木固定在海边的浅滩中,再把从伊豆、相模、房总等关东周边地区获得的石块垒在一起,排出海水,最后用从品川、高轮台地运来的土进行填埋。从当时到现在,填海造陆的方法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
当初的计划是在台场设置12座形如连珠的大型炮台,但是由于财政困难,最终只建起了5座。剩余的部分尚未开工,计划就终止了。
后来,日本“哭哭啼啼”地接受了佩里的要求,决定打开国门。通过与美国缔结不平等条约,日本受到攻击的可能性变得不复存在,花费巨资填埋出来的台场也就没有必要再安装炮台了。
顺便一提,我家所在的东京都品川区中就有台场第四填埋地。战后,那里一直被当作仓库使用,但在近20年来得到了大力开发,现在已经成为了东京著名的高住宅区———天王洲。该地区中铺设有木板人行景观道,我经常在这里散步。但在得知这条道路是建立在江户时代修建的台场护岸壁上的时候,我不禁吃了一惊。另外,天王洲中有一处名叫“品川SeafoΓt”的地方,翻译过来就是“海之要塞”的意思。据说,这个名字也是来自于迎击外国船只的“台场”的地名。
历史就在我们脚下,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