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大陆“淘金”:“从东到西”寻机遇
中新社兰州4月7日电 题:台商大陆“淘金”:“从东到西”寻机遇
中新社记者 丁思
四年前,在广东工作16年的台商吴兴隆打算返回台湾,将甘肃作为“告别”的最后旅程。偶然的机遇,让吴兴隆选择留在西北创业,干起了园林绿化工程。
改革开放初期,台湾企业开始奔赴大陆投资办厂,开放的东部沿海地带成为台商的“集聚地”。1997年,27岁的吴兴隆独自来到大陆闯荡,就职于广东惠州一家外贸企业。
“20世纪80年代末期,第一批台商涌入大陆。与同期的台湾相比较,当时的东部沿海投资环境并不理想,整体经济落后,但能感觉到它正在日益发展。”吴兴隆说,“如今的大陆经济快速飞跃,想象不到的快速”。
随着经济发展,沿海地区人力、资源成本日趋增加,大陆本土企业的壮大让台商“倍感竞争压力”。2000年后,越来越多台企开始“东出中移”,转战至大陆中部地区。
没有寻到合适的机遇,吴兴隆计划回台湾。离开之前,他去甘肃旅游,拜访西北的老朋友。
常自诩为“南方人”的吴兴隆没想到此行让他留在大陆西北。“我看到西北日益发展,而园林绿化这块尚处于空白,有非常好的商机”,2013年年底,吴兴隆和朋友合资成立公司,与兰州新区绿地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并承担兰州市区的部分市政绿化。
与吴兴隆的“巧合”不同,兰台序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宏政则是“有备而来”,西北地区竞争压力小,当地产业提升的需求大,“一带一路”等要素是他看好甘肃的机遇点。
1997年来大陆考察的陈宏政,最初的角色是企业管理顾问,协助大陆的台企做长效运营模型战略规划,进行全方位运营体系诊断。
随着台湾技术转移,陈宏政开始涉足数控机床、汽车器械、工具机等设备加工,足迹遍布东莞、深圳、上海,并进驻郑州、洛阳,目前在烟台、哈尔滨也有项目合作。
2015年底,陈宏政来甘肃,“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让他决定在兰州投资设厂。他说,如果生产的设备能在兰州落地,产品可以直接从铁路运往中西亚、欧洲市场,成本大幅降低;此外,甘肃企业还有自动化升级、整改,设备需求等,机遇众多。
甘肃省台办主任王锋介绍,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20多年,每年都有台胞台商来甘肃投资兴业,多方位推动陇台文化、经贸、科技、卫生等多领域交流。2016年陇台人员往来6万人次,较2015年增长20%。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东出西进”成为台商创业的新风向。
已在甘肃打拼26年的台商王茂松说,甘肃迎来了比以前更好的区位优势,不仅节省了物流成本,更为企业“向西发展”带来无限机遇。他建议台商“换位思考”,考察中西亚、欧洲市场的真实需求,再结合企业自身优势“向西部进发”。
甘肃2016年共签约台商投资项目34项,实际到位投资额10.2亿元人民币,增资项目3项,新增台资企业9户,与2015年比实际到位资金和新增台资企业分别增长190%和125%。目前,甘肃省累计登记台资企业300余家。(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