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云为“互联网+”时代保驾护航
今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分别对“互联网+”制造、“互联网+”农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金融等多个行业进行了重点指导。提出到2018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将进一步深化,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互联网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也将进一步增强,互联网会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25年,实现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当前,互联网与制造、物流、农业、能源等行业的跨界融合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作为其背后支撑的基础设施云计算领域也随之迎来高速发展期。各类云服务市场逐步成熟,各类云服务体系得到不断完善,政务云、教育云、金融云、医疗云等形态各异、特色鲜明的云服务开始应用。与此同时,云计算各项政策和技术标准也在逐步落实,用户对于云服务信心不断增强,云计算产业正在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如何加强云计算服务企业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诚信水平,逐步建立云计算信任体系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项紧迫而又意义重大的工作任务,而这一问题解决的好坏将很大程度影响“互联网+”的进程。
为解决这一难题,在工信部的指导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联合三大运营商和主要互联网企业,于2013年成立了“可信云服务工作组”。工作组基于科学的认证原则,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针对我国云服务市场特征,结合用户关心的“数据安全、服务质量、权益保障”三大核心问题制定了相关云计算服务规范和可信云服务评估方法,对不同类型云服务开展相关认证工作,并组织召开了2014和2015年两届可信云服务大会。可信云服务认证体系是我国国内唯一针对云服务可信性的权威认证体系,已制定了20多项标准。目前可提供云主机、对象存储、云分发、云桌面等12个大类云服务,腾讯、UCloud、三大运营商、阿里、金山等46家知名云服务商通过认证,可提供96项可信云服务功能。今年的可信云服务大会,发布了可信云评估体系2.0和大数据性能基准测试报告,标志着可信云体系更加完善、具体、准确和公正,更具有操作性和比较性;大数据平台基准测试日趋完善,为用户选择大数据产品和服务提供可靠依据;“可信云服务网站”的成功上线,使用户可以登录网站借助统一量化的标准测试工具对云服务性能进行测试,云服务各项性能指标即一目了然,为用户选购云服务提供有效参考;“云计算+保险”模式的可信云保险,成为云服务商增信的重要手段,可进一步提升用户应用云计算服务的信心,最为重要的是在云风险事故发生后,云服务商将通过保险转移部分风险损失,为用户提供适当的经济赔偿,解除了后顾之忧。
在顺应世界“互联网+”发展趋势,大力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行动中,建立可信融合、开放创新的可信云平台,提供丰富完善、安全可靠的云服务,不断完善云计算信用体系,不断深化云计算行业应用,系统推动我国云计算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为“互联网+”时代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