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愿他醒来喊我一声妈

17.12.2015  11:25

    很难将罗永秀的笑靥明媚与她所经历的苦难联系在一起。她个头瘦小,常年的田间劳作让她的肌肤呈现健康的古铜色,简单的马尾辫和齐刘海,眼里闪着光,年近半百的她羞涩得像个小姑娘。

    但面对出车祸变成植物人的继子,她却以瘦弱的肩膀扛起支离破碎的家,用超越血缘的母爱和七年的坚守,为我们诠释了“良好家风”的质朴定义。

    坚守

    11月8日,立冬,凌晨5时,闽南的海风带来丝丝凉意。

    如往常一样,福建晋江市埔头村村妇罗永秀带着两把镰刀,借着天际线泛出的鱼肚白,到田间割韭菜;随后她返回家,做好饭菜后,将稀饭和菜打磨成浆体,叫醒卧病在床的儿子,通过注射器输送到胃里,接着熟练地为他擦身按摩,一米五几的个头与儿子一米八几的身高形成鲜明对比。

    整个过程,罗永秀默不作声,一切按部就班,有条不紊。

    25年前,布依族姑娘罗永秀从贵州长顺县只身一人来到福建泉州打工,结识了晋江村民施劲松,并于1996年与施劲松喜结连理。当时施劲松已与前妻育有施并钧、施并帝两兄弟。两个儿子虽不是亲生,但罗永秀却视如己出。

    在全家人的努力下,施劲松一家从土坯房搬到石头房新居,门楣上“阖家欢乐”四个字寄托着施家对未来生活的向往。然而,一场飞来横祸却打破了家庭的宁静。

    2008年,18岁的大儿子施并钧骑摩托车遭遇车祸,导致脑部受到重伤,左侧颅骨粉碎性骨折,经过两次手术,半边颅骨被迫摘除,命虽保住了,但正值青春年华的小伙子却变成了植物人。

    儿子的变故给一家人带来沉重的打击,举债百万的治疗费让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一时间,闲言四起,不少亲友揣测,罗永秀肯定会弃家出走,追寻新的生活。

    然而,罗永秀却如领头羊一般,支撑着这个家,坚守在继子病榻左右,一守便是七年。

    简单

    “没什么文化”“想得简单”是罗永秀给自己贴的标签,但就是这质朴的“简单”支撑着这位布依族女子如苦行僧般的坚守。

    “反正日子都要过,想得多反而更难受,明天再做明天的事。”采访过程中,罗永秀话不多,但这几句话她却时常挂在嘴边。

    罗永秀的家窗明几净,井然有序,房间虽不宽敞,但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都配有一个闹钟。

    “5时起床、7时吃早饭、11时热牛奶,3个小时翻一下身,做全身按摩……”儿子的生活起居,罗永秀早已了然于胸,不时响起的闹铃声,成了这个家七年来的常态。

    为了方便照顾,罗永秀干脆搬到儿子房间,每晚一旦儿子出现抽搐,她便如心灵感应一般,从床上一跃而起,为他揉捏、曲展。虽然继子吃喝拉撒都要在床上解决,但卧房内却没有丝毫刺鼻的气味。2000多个日夜,罗永秀的世界似乎只剩下那间摆了两张床的小屋。

    为了偿还巨额的债务,罗永秀将家庭开支控制在最低限度,一丝一毫都精打细算。在罗永秀家门口有一口水井,她指着水井笑眯眯地对记者说:“自来水用来做饭,井水用来洗衣种地,这样一年能省下200多元的水费。

    “哥哥发生意外,我和父亲在福州一待就是好几个月,妈妈一个人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再一次为我们撑起这个家。”二儿子施并帝感慨道,“本该享福的时候碰到这样的事情,妈妈却只说了一句:人在就好。就是我亲生母亲能做到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仁义

    在罗永秀悉心照料下,7年来,施并钧的身上没有长过一个褥疮,手脚肌肉从未发生过明显萎缩。从2013年起,他的双手逐渐能够握拳,眼珠逐渐能够转动,疼痛时也会发出呻吟声。一个个有意识的生命迹象渐渐地回到了施并钧的身上。

    最早被罗永秀感动的,是两个孩子的三姨蔡瑞芳。她将罗永秀的事迹公开,并邀请媒体前往报道。蔡瑞芳说:“作为一个后母,她很不容易,即便是我的姐姐在世,最多也只能做到这样。

    罗永秀的事迹在互联网上也深深打动了网友,称她为“最美继母”。网友“加皮”说,“应该好好宣传及奖励罗永秀……她是中国传统美德的体现。”网友“陈多多”说,罗永秀的事迹或许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却立足于百姓之间,存在于生活之中。她始终对生活怀有的积极乐观的态度激励着身边人,并引领更多人自发参与到善行义举之中。

    今年10月11日,罗永秀20年来第三次离开自己生活的小村庄,前往北京,应邀参加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14日,表彰活动一结束,罗永秀就赶回家中,开始了每天一成不变的生活:菜地收韭菜、择菜、操持家务、照顾卧病在床的儿子施并钧……

    “我没什么文化,只有母亲教育我们要与人为善,不要和长辈顶嘴,从小到大,母亲也没和我们说过重话。”谈起已经去世的母亲,罗永秀眼角有些湿润,质朴的话语则透露着她对母亲的怀念。

    仁者莫大于爱人,如今,罗永秀正身体力行实践着母亲对她的谆谆教诲。

    “我最大愿望就是儿子能够醒过来,叫我一声妈。”罗永秀说。

    正是带着这样一种朴实的信念,罗永秀无论多累,都不愿放手。她说:“不管怎么样,我凭良心做,我能照顾到什么时候就是什么时候。

    罗永秀家的房前屋后,见缝插针般地种满了各种蔬菜,院子里饲养着乌鸡和鸭子。正值韭菜收割的季节,见罗永秀忙不过来,村里七八位老人也赶来帮忙割韭菜。绿油油的菜畦被打理得井井有条,如同罗永秀一家的生活,简单、有序,充满希望。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