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开千年天水文明之门(组图)

21.09.2015  11:13

  原标题:叩开千年天水文明之门(组图)

  ▲大像山内有太昊宫、永明寺、千佛洞等文化遗存,沿着山脊而建,形成特殊的建筑群。

  ▲武山县城东北25公里鲁班乡的水帘洞,也是古代壁画艺术的典型代表。

  美丽的麦积山烟雨奇观。

  ▲南宅子

  ▲麦积山石窟历经千年数代的石凿佛像,让人真正体会到历经数个朝代的塑像艺术之绝美,超凡绝伦。

  编者按

  9月7日至12日,全国地市报“走转改”先进单位颁奖与经验交流会暨“全国百名社长总编聚焦天水”新闻采访活动在甘肃天水举行,我们与羲皇故里——千年古城天水有了第一次短暂而亲密接触,探寻着中华数千年文明的根,与中华民族文明进行了一次心灵上的交流和对话。

  几经辗转,当飞机来到甘肃天水上空时,我们情不自禁俯视着这片蕴育着几千年人类文明的陇东南大地,有些急切地想从上空找寻千年中华文明的一丝痕迹。

  当我们真正踏上这座古城时,脚步却突然变得有些凝滞。在博大厚重的中华文明面前,在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面前,我们好像变得渺小无比,每走一步都显得很艰难。

  天水,又称秦州,地处甘肃东南部秦岭余脉,横跨渭河和嘉陵江两大水系,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贸重镇,“三皇”之首伏羲的故里,享有“陇上江南”的美誉。天水有着7000多年的文明史,有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有2700年的建城史。得名源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

  行走城区间,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古树、寺庙随处可见,就像这座城市的主人,自然舒展,保存完好。在这里,不经意间就能看到沐浴数百上千年阳光雨露的国槐和柏树,而散落各处的寺庙均精美完整,能让人从中触碰到这座城市历史发展的脉络,感受得到它异于其他城市的独特气质。

  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天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等如同一串串璀璨的“明珠”,绽放着无限光芒,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作为伏羲故里,伏羲文化自然是天水一张厚重的名片。第一次真正了解伏羲文化,是从观看大型舞剧《一画开天》开始的。演员用精湛的演出,配以唯美的舞台效果,带我们穿越了7000多年时空,来到了远古洪荒时代,倾听着伏羲、女娲携手创世、抟土造人,创立了人类初始文明的传说故事。

  在天水市区有一座伏羲城,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的伏羲庙就坐落其中。走进庙中,古柏、戏楼、牌坊、钟楼、鼓楼……优雅静谧的环境、庄严肃穆的庙堂,这些实物让人对伏羲的敬仰有了真真切切的载体。拜谒伏羲,参看天象,我们在与远古文明接触中,再次接受了人类文明的洗礼。

  在这片陇东南大地上,不仅回荡着伏羲、女娲的传说,这里的山山水水都蕴含着无数人类文明。伴随寻访脚步的深入,我们的心灵被这里生生不息的人类文明深深震撼。

  麦积山、大像山、华盖寺、拉梢寺、水帘洞、木梯洞、千佛洞,这些深藏大山的人类文明遗址,构成博大的文化景观。

  在蒙蒙细雨中,我们来到了麦积山石窟景区,感受麦积山险奇而优美的景观。

  天水日报的一位同仁说:“烟雨麦积山是最好看的。今天刚好是阴雨天气,是观看麦积山的最佳节点。”

  踏入景区,我们见到了难得一见的烟雨麦积山。烟雨笼罩,横云飞渡之际,犹如进入海市蜃楼,这是美丽的麦积山烟雨奇观。瞧,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

  在麦积山上,我们感受到了石窟艺术魅力,这里的石窟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飞架”,层层相叠,其惊险陡峻为世罕见,形成一个宏伟壮观的立体建筑群。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麦积山因此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馆”。

  麦积山石窟在东崖保存有洞窟54个,西崖140个。东崖的石窟以涅槃窟、千佛廊、散花楼上的七佛阁等最为精美。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6米,小的仅有1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

  在涅槃窟前有四根粗短的石柱,柱头有莲瓣形的浮雕,柱顶不用斗拱,而代之以浮雕的“火焰宝珠”,设计构思极其巧妙,这座崖阁是北魏晚期建筑的,是石窟寺建筑中的珍品。

  天水麦积山石窟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其它三大石窟我们没有探访过,但麦积山石窟这些历经千年数代的石凿佛像,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历经数个朝代的塑像艺术之绝美,超凡绝伦。

  同麦积山一样,天水大像山也留下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印记。

  位于天水市甘谷县城西南2.5公里秦岭西端文旗山上的大像山,是古丝绸之路上甘肃东南部融石窟和古建为一体的重要文化遗存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像山之名因山巅修凿大佛像而来。甘谷大佛为释迦牟尼佛。大像山自从以大佛闻世更名后,世人一直沿称大像山。大像山内有太昊宫、永明寺、千佛洞、伏羲庙、文昌阁、财神殿、关圣殿、药王洞等文化遗存,沿着山脊而建,形成特殊的建筑群。

  自山脚拾级而上,走了约1.5公里到山顶,就可看到高大的甘谷大佛。甘谷大佛为半圆雕石胎泥塑,高23.3米,肩宽9.5米,头高5.8米,膝长6米。站在大佛脚下不管如何变换位置观看,佛像都很合乎比例,表情和蔼可亲。

  据考证,甘谷塑佛造像可远溯北魏,先后共经历了四个朝代300多年的重建修复。

  位于甘肃省武山县城东北25公里鲁班乡的水帘洞也是古代壁画艺术的典型代表。

  水帘洞现包括拉捎寺、千佛洞、显圣池、水帘洞等历史文化遗存,是仅次于天水麦积山石窟的石窟群,同为渭河上游古“丝绸之路”南道的佛教艺术胜地。

  目前,水帘洞存有历代造像90余尊,壁画1000平方米,浮雕和半圆雕佛塔8座,古建筑18座。窟群创建于北周武成元年(公元559年)。水帘洞系高约50米、深20多米的天然岩洞,洞内常年细流不断,雨天洞檐飞流直下如水帘,因而得名。

  拉稍寺是水帘洞石窟群中的重要窟寺,位于峡谷两侧红砂岩峭壁上,崖面长、高各60余米,为正方形体。正中有一巨型浮雕佛像,显赫醒目,故人称大佛崖。大佛为北周秦州刺史、陇右大都督尉迟回于明帝三年(西元五五九)所建。大佛像为释迦牟尼,身高约36米,占整个崖面的二分之一以上,比麦积山东崖大佛还要高出一倍有余,气势夺人,雄伟壮观。

  大佛两侧侍立两眉清目秀菩萨,为石胎泥塑,头戴花髻冠,身披羊肠裙,璎珞垂珠,香环结宝,手持莲花,赤足恭立于莲花台上。大佛莲座的雕琢也很精致奇巧。莲瓣间镌刻有三排小兽像,上层六狮、中层八鹿、下层九象。这些兽像或立或卧,或侧或正,或翘首远望,或低头凝视,活灵活现,十分生动逼真,富有异国情趣。

  拉梢寺对面峰峦深处半公里为水帘洞窟寺,与拉梢寺遥遥相望,南北呼应。窟寺处地形是一高约30多米、凹深约20多米、长约50多米的天然洞穴。

  游走水帘洞,从一幅幅壁画精品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佛教石窟艺术和宗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天水,像这样的历史文化遗存还有很多,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没能一一探访,很是遗憾,只能期待下次再来。

  这次与天水短暂而亲密的接触,秀美如画的风光让我们感到“陇上江南”果然名不虚传,而这里留下的一串串清晰的中华文明史印记,更是让我们深深震撼。

  天水之行,不啻是一次涤荡心灵的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