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返乡故事”:平凡中的坚守和希望

16.02.2016  17:07

  中国兰州网2月16日消息 从去年“博士生返乡日记”火爆,到今年“沪女逃离农村”的争议,一到过年,形形色色的返乡故事总能屡屡上头条。

  似乎也只有在这个节点,广袤的农村地区才会成为了舆论焦点。当在外求学工作的游子们纷纷返乡,他们重新审视着不再熟悉的故乡,在各种追忆中寄托缕缕乡愁:或惊诧其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或叹息其衰败凋敝的各种问题。而在年后,随着游子们的陆续回城,乡土故事也将很快被淡忘,只待来年返乡“故事会”重新开启。

  然而,真正的返乡故事或许不应该“浅尝辄止”,仅限于短暂逗留中的感慨。还有那么一批返乡者,他们选择扎根故乡,在经历过外面世界的繁华之后,依然能在故土踏实生活,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知识储备建设家乡。不同于离土离乡的返乡“观察者”,作为返乡“实践者”的他们,讲述的则是另一种“返乡故事”。

   八十岁的返乡老人:温暖故土凝聚人心

  今年春节,李国祯老人度过了自己八十岁的生日,他戏言“我也是80后了”。今年,也正是他返乡的第十九个年头。

  1997年,为了一心一意地照顾自己的老母亲,这位在中科院上海原子能研究所退休的老科研工作者,毅然放弃了城市里优越生活条件,返回故乡福建省仙游县龙溪村,在这个偏远的一个小村庄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

  “我是1956年考上同济大学,那时候家里穷,记得当年上大学的学费都是乡亲们凑齐的。落叶总是要归根,对母亲我要尽孝道,对家乡我更要尽微薄之力。”回忆起当初返乡的选择,老李一直十分坦然。

  因为是老一辈少有的“文化人”,回乡后的老李一直深得村民们信任和尊重。在这个大批青壮年外出打工,仅有一百多老幼留守的村庄里,大到修路筹款、翻修祠堂、小到寻医问药、孩子上学,乡亲们都自觉去请教老李。而他所居住的祖屋也自然而然成为了村里新的“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