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乞巧传唱新生活
“七月初一天门开,我请巧娘娘下凡来。巧娘娘下凡来,给我教针教线来……”8月13日晚,为期七天八夜的乞巧女儿节民间活动在西和、礼县拉开帷幕。
从西和县的仇池山下,到礼县的西汉水畔,处处歌如潮,人如海。来自十里八乡的女童、少女提着花篮、迈着舞步,在村庄、院落举行传统的“乞巧”活动,将优美的歌声和舞姿,化作对未来的美好期盼。乞巧是起源并流传于西和、礼县一带的秦人遗风,已有2000多年历史。乞巧活动集信仰崇拜、诗词歌赋、音乐舞蹈、工艺美术、劳动技能等为一体。在西和人的传统习俗中,姑娘们怀着美好的期盼,请“巧娘娘”下凡,每年农历六月最后一天晚上开始,一直持续到七月初七晚上。乞巧活动准备工作包括选址、联络、筹资、练歌、备装、生巧芽、请巧、造巧等。乞巧活动由迎巧、祭巧、唱巧、跳麻姐姐、相互拜巧、祈神迎水、针线卜巧、巧饭会餐、送巧等组成。
8月14日,在西和县姜席镇姜窑村,阵阵优美的歌声深深吸引了记者,循着歌声,记者来到董玉霞家的小院,院子里站满了表演乞巧歌舞的队员,清一色的女孩子。她们身着色彩鲜艳的节日服装,排着整齐的队列,端着香盘,抬着巧娘娘像,举行坐巧、迎巧等程式,祈求“巧娘娘”赐予女孩聪慧、灵巧,祈愿婚姻如意、生活幸福。
乞巧姑娘董玉霞大方地说:“从小到大,村里的女孩子一年最期盼的事便是乞巧节。即使手头再忙,大家也要参加乞巧活动,一起编歌词,一起编舞蹈,享受节日的快乐。”
“乞巧活动,让我们村里的文化气息更加浓郁,也为村里增添了喜气,通过乞巧活动,不仅传承了这一古老的文化,还表达了农村女性的心声。”董玉霞对乞巧活动有自己的见解。
谈及如今的新生活,董玉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几年,村里的变化一年比一年大,改路、改水、改厕,安装有线电视、宽带、太阳能热水器,兴建家用沼气池……可以说,现在咱农村人的生活不比城里人差,咱农村女性的幸福指数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记者周者军 通讯员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