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古琴传承人吴钊:中国古琴文化的传与承
中国兰州网6月9日消息 (记者韩璐)发于尧舜、扬于孔子时期的古琴艺术,位居“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始终占据着中国古典音乐艺术的最高点。“君子之座必左琴而右书”、“君子无故不撤琴瑟”也让古琴被称为“君子之器”。但随着社会发展,现代人对古琴却越来越陌生。8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类代表性传承人、著名古琴艺术家吴钊先生在重庆图书馆向重庆市民娓娓道来古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生于苏州书香门第的吴钊,自幼随父习琴,后师从查阜西、吴景略等古琴大家。2007年,吴钊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曾编写了《追寻逝去的音乐足迹-图说中国音乐史》、《中国音乐史略》等著作。
“古琴发源于尧舜时期,在孔子时期得到发扬。孔子用的古琴就叫雅琴。”吴钊先生表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古琴音乐产生深远的影响。早期古琴在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之下,崇尚“中正平和”,后来受到道家影响,表现为“清静恬淡”。禅宗思想产生后,开始出现‘琴者,心也’的观念,强调以心控制法度,以法度控制声音。“古琴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塔所崇尚的正来源于儒、道、禅思想。”
“中国古代音乐史只流传下文献,没有具体的音乐。这是一个遗憾。也正因如此,古琴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就显得非常重要。”吴钊说,古琴包含了汉、唐、宋、元、明、清各代的乐曲,乐曲里能够清晰的呈现出曲式结构和旋律的发展。“古琴的作品是不断的推陈出新。因为这些作品都在,所以两个作品一比较,就能很明显的体会出发展和变化。”
作为中国古琴界大师级人物,吴钊先生非常强调古琴的品格。“古琴自古以来不是给人表演的乐器,而是传统文人提升自身修养、陶冶情操的乐器。”吴钊说,传统古琴采用丝弦,音量仅供小空间内的数人聆听。“虽然声音不大,但古琴却有丰富精微的表现力。古人形容古琴声是‘金石之声’。金是编钟,石是编磬。说明音色沉静的古琴也能发出非常有力的声音。”吴钊说,这种特质正与中国传统文人追求的精神意境相符合。
谈到古琴艺术近年来传承,吴钊表示,古琴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受到各方面的关注。“现在很多人都开始学习古琴,像重庆工商大学的南山琴社还专门针对大学生开设了免费的古琴选修课,这都是非常好的传承方式。”
但吴钊也直言,现在的古琴界是“会弹琴的人不少,但能保存古琴艺术传统形态的人不多。”
吴钊解释说,现在古琴演奏者多出自音乐学校古琴专业,“现在学院教学把自由节奏去掉了,改用西方音乐方法来处理,这就是个问题。”吴钊说,古琴演奏应该传承古人技法的处理方法,虚音实音的处理要按其原有规律去弹。“有些人认为把旋律弹出来就可以了,用什么指法不重要,这就把古人的构思破坏了。每首古琴曲都有自己的内涵,演奏时必须要理解曲子的韵意。”
在讲座现场,吴钊先生还多次轻抚琴弦,向现场听众解释古琴演奏诀窍,现场演奏古琴名曲《阳关三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