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抓重点精准扶贫 育产业精准脱贫

16.08.2015  10:06

  今年以来,古浪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连片特困地区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要放在扶贫开发上”的要求,自觉把主要精力放在推进扶贫开发上,抓重点精准扶贫,育产业精准脱贫,真正做到有计划、有资金、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整体推进扶贫攻坚进程。

  古浪县是全省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之一。双联富民行动开展以来,省委、省政府对古浪扶贫开发工作高度关注、倾心关怀,省委常委、纪委书记张晓兰和省纪委及省直13个双联单位结合落实双联富民行动“六大任务”,从总体发展思路、工作措施到项目协调、资金争取等方面都给予了悉心指导和极大支持;武威市委主要领导多次深入贫困乡村,对下山入川、主体生产模式建设等精准扶贫重点工作精心指导,不仅增强了全县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决心,也有力推动了全县扶贫开发进程。至2014年底,全县累计减贫8.68万人,贫困人口减少到11.6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55.19%下降到32.8%,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966元增长到4507元。

  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会议之后,古浪县按照武威市委部署,研究制定了“1+17+2”精准扶贫方案,对11.61万贫困人口进行了重新识别,全面开展建档立卡,明确了脱贫时序,制订了124个贫困村需求清单,谋划了165项扶贫项目;成立了精准扶贫办公室和19个专项方案实施工作办公室,19个乡镇成立了5人以上的扶贫和双联合一工作站,在124个贫困村建立5人的驻村帮扶工作队;每个贫困乡镇由两名县级领导牵头包抓,“17+2”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全部由县级领导牵头抓落实,确保把政策争取到位,措施落实到位。加大督查通报力度,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月检查、季汇总、半年通报、全年总结”,对工作滞后的乡镇、双联单位公开通报曝光。完善扶贫考核评价机制,对乡镇和承担精准扶贫任务重的部门重点考核贫困人口减少、群众收入增加、基础条件改善等扶贫工作完成情况,考核结果与领导班子配备、干部使用直接挂钩,对业绩突出的乡镇和部门主要领导优先提拔使用,对业绩一般的进行诫勉谈话,对排名靠后的进行组织调整,对在扶贫攻坚中认识不到位、精力不集中、措施不聚焦、作风不扎实、效果不明显的领导干部进行严肃问责,有效引导乡镇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主要精力用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

  精准扶贫,贵在选对路径。古浪县把“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工程作为高深山区农民精准扶贫的最佳路径,坚持不懈强力推进。今年到2017年,通过黄花滩“下山入川”工程移民、城镇转移搬迁、投亲靠友、收缩居住等四个途径搬迁移民3.1万人,其中黄花滩生态移民项目区实现建成10个移民新村,使符合搬迁条件、有搬迁意愿的贫困群众实现应搬尽搬。同时,高度重视南部山区留居群众脱贫和发展,到2017年建成11个收缩居住点,集中安置留居群众3621人。今年建成为民、富民、惠民三个移民社区,搬迁1.03万人,其中,整村整组搬迁山区分散留居群众43个村组421户1395人。

  精准脱贫,重在培育富民产业。古浪县把“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作为精准脱贫的最佳路径,积极实施,大力推进。今年新建设施农牧业1.2万亩以上,累计达到17.48万亩,以乡镇为单位实现“户均2座棚”,棚均收入达到2万元;新建特色林果基地7.16万亩,累计达到32.41万亩,其中贫困户新建2.8万亩,实现人均1亩林目标;建成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15万亩。至2017年基本完成设施农牧业旧棚改造和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配套,设施农牧业人均纯收入达到3300元左右,特色林果业人均纯收入达到400元左右,甜高粱种植面积达到21万亩,建成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30万亩。

  精准扶贫,夯实基础添后劲。古浪县把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任务,加大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项目谋划、争取、实施力度,有效改善了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014年以来,投入6.78亿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投入2.75亿元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52项486.7公里;投入5758万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650户;投入17215.8万元,实施13类27个水利项目,完成古浪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曹家湖与十八里堡水库连通工程、黄花滩生态移民区3号抗旱应急供水工程等项目。投入17296万元,新建校舍7.027万平方米,新建体育场1个,并进行了设备配备。实施改薄项目,全面消除了D级危房。

  今年,古浪县将农村公路通畅工程300.4公里列为2015年为民办实事之一。至目前,全县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全面开工,完成路基工程210公里,完成投资6000万元,建成乡镇客运站5个,乡村停靠点50个;解决1.0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改造危房4753户;解决23个贫困村动力电覆盖问题,全县行政村和自然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100%。实施整村推进项目25个,完成投资2663万元;2个“千村美丽”示范村建设项目完成村庄绿化,正在实施住宅改造。到2017年,完成农村通畅和路网改善工程725公里,建成乡镇客运站9个,乡村停靠点151个,实现乡村公路建设和农村客运网络全覆盖目标。解决2.4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不稳定问题,饮水安全农户比重达到100%,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以上;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19536户。

  古浪县严格按照全省“1+17”和全市“1+17+2”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揽子政策,建立和落实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制度,选拔政治立场坚定,善于做群众工作,协调能力强,作风扎实、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124名到村任(挂)职干部、106名大学生村官、139名乡镇包村干部、234名双联干部,组建124个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实现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全覆盖,共下派驻村干部603人。加强驻村工作队管理,落实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使每名队员真正成为发展领路人、班子带头人和群众贴心人。驻村帮扶工作队主要承担帮扶对象精准聚焦、目标任务精准对接、帮扶内容精准落实、帮扶措施精准到位、夯实基础强化治理和培育典型示范引领等“六个方面”的职责任务。同时,准确掌握贫困村、贫困户需求,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对接全面小康标准,制定年度减贫计划,突出抓好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等重点内容。至7月底,驻村干部谋划项目136项,批复33项,正在实施13项,完工4项,到位资金4297.58万元。帮助贫困户建棚330座、栽植特色林果2812亩,帮办民生实事76件,解决困难问题264个,帮扶资金和物资折价151.97万元。

  古浪是全省发展基础最薄弱、贫困发生率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份,扶贫攻坚任务极其繁重而紧迫。古浪县委书记李万岳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17”和市委“1+17+2”精准扶贫方案,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当前最大任务,扑下身子实干,铆足劲头苦干,力争2017年全县整体脱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00元以上,其中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达到4800元以上,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与全市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进程中不拖腿、不掉队。(记者马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