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还市场活力

22.01.2015  04:13

    近日,有媒体报道,甘肃经过对省级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进行6轮清理,共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489项。目前,省级保留行政审批项目405项。对省级现行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行了调整和分类处理,全面取消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堵住了“偏门”。

    应当说,行政审批事项过多过滥,把权力之手伸向市场主体,不仅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给基层与企业带来沉重负担,干扰民众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还是弄虚作假、形式主义、腐败挥霍的“温床”,泛滥的行政审批事项无疑应该精简。不过,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全面取消,则体现了甘肃省进一步简政放权、把市场的还给市场、转变政府职能的决心和权力“瘦身”的姿态。

    早在2014年上半年,国务院就发出通知,决定对各部门现有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行清理。而中央编制办公室政策法规司于当年8月强调,“明年5月前,所有的非行政许可事项都将被消灭,不再开后门,不再保留灰色地带。”这样的举措和表态都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中央的态度。

    其实很多人可能对“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个概念一无所知,但概念背后的实体却对民众的生活发生着重要而真实的影响。

    2013年,新华社的一份刊物曾经披露,有的地方企业印名片都必须到文体局备案,否则印出来的名片就是非法印刷品。因为按照当地政府部门的说法,印名片需要备案不属于行政许可审批,而是被划在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之下。尽管多了一个“”字,但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和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一样,企业和个人也必须向政府部门申报,并得到政府部门的审查和批准才能实施。

    从这个简单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特点就是,是否能纳入非行政许可审批范围的事项没有客观标准,几乎完全取决于政府部门的意愿,也不受《行政许可法》的约束,而普通民众对这些五花八门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要想进行监管和维权,也会为缺乏凭据而苦恼。

    而且,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入,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往往成为“避风港”:一些中央政府明令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经过一番“易容”,又在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中存活了下来。中国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来没有停顿,每次改革中也都会精简大量项目,何以在外界看来不当行政干预还是有增无减?一位地方官员的话一语中的:“非行政许可项目的增长太快了。

    因此,斩断“非行政许可项目”这只游离于法律之外的“”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如果说颁布《行政许可法》的意义在于确立行政权力“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准则,那么彻底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就是为了进一步还市场以活力、优化发展环境、维护民众利益、维护政府形象、提高改革发展效率。

    当然,我们更期待从中央到地方能够更加完善并严格执行相关配套措施,切实提高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的执行力,切实关严后门,防止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消极应对简政放权,甚至审批事项“明减暗增”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