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以药补医医改走对了重要的一步
今年,甘肃省将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公立医院改革“315”模式,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疗服务价格,逐步完善财政补偿和服务收费相补充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强化行业监管,完善法人治理和绩效评价,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推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健康稳步发展。甘肃省将在试点县市建立财政补偿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补偿为主的科学补偿机制,从2015年起,省级财政按每人每年3元给予补助。(相关报道见2月3日《兰州日报》2版)
以前,由于国家财力不足,对公立医院实施了“以药补医”政策。所谓“以药养医”实则就是医疗不足,药价补。在当时,这是对保障公立医院的运行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市场化改革后,公立医院要负担自身发展和医务人员工资的一大部分,这一阶段性措施慢慢变成长期依赖。而因为监管漏洞和投入不足,随之而来的商业贿赂、药品回扣,造成了一些医生开大处方、做大检查,不仅增加了公众看病的费用,更扭曲了医务人员的职业行为,导致医患信任的流失。而这使得补的药价不是出厂价,也不是批发价,而是高价,药价没有一个谱,有的从出厂价到医院出售价翻番地涨,有的涨出2000%,有的竟然高达6500%以上。“以药养医”究竟养了多少,超过多少,谁也不知,谁也不晓,药品只有更高,没有最高。总之是进了医院的门,没病成有病,小病成大病,没有高付出,休想轻松出来。从这个角度看,取消以药补医非常必要。
只有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才能让公立医院不再以营利为目的、不再把患者当敛财工具,才能让公立医院真正回归公益性,也才能让出厂价几元的药品不再卖几十上百元,让百姓的医疗费支出大幅下降,让看不起病和因病致贫彻底成为历史。同时,取消之后不仅能遏制过度医疗,防止患者成为药物滥用的受害者,也可以使群众不再担心今后生了大病付不起医疗费,原本为防病而被遏制的消费需求可以得到极大激发,为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提供额外动力。最重要的是,以药补医机制下引发的药品回扣等医疗腐败现象也有了彻底根除的希望,高药价带来的医患对立、江湖游医、假药等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在具体做法上,笔者觉得,可以采用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技术服务收费标准、通过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进行补偿,真正切断医院和药品间的利益链,切实改变“以药补医”的局面。例如,可以通过完善医疗保障支付制度改革,探索实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控制等方式,有效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同时,我们的政府加大投入,实施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
无论如何,只有取消“以药补医”,药归药,医归医,实行药、医分离,加大医疗投入,让医院维持之下,给医生合理的报酬,如此,医院的环境才能得以纯净,回归公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