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展改革委聚力重大项目助推投资增长
今年以来,为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省发展改革委主动作为,加大重大政策规划和项目争取力度,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效应,进一步简政放权,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统筹协调项目前期服务工作,助推全省投资增长。
一、积极争取重大项目规划获批
紧紧围绕国家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机遇,加大向上争取力度,一批关乎全省长远发展的重大政策、规划和项目顺利获批。经过我省坚持不懈的努力,6月9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国家民委印发支持四川凉山、云南怒江和我省临夏州加快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若干意见,是继争取国家出台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兰州新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后,我省争取到国家出台的又一项重大政策,将对临夏州推进精准扶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重要作用。5月18日,国家发改委核准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总投资262亿元,甘肃段今年计划投资43亿元,是我省历年来最大的跨区输电工程,建成后将有效解决河西地区新能源输出问题,带动新能源行业加速发展。与此同时,总投资5.75亿元的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甘肃)建设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引洮供水二期工程、黄河干流甘肃段防洪治理工程近期即将获批,银川至西安铁路、渭源至武都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手续基本齐备,计划年内开工建设。(转2版)
纳入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水利、交通、健康养老、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等国家7大类重大工程包项目1007个,总投资2970亿元,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建设,将形成一批新的投资和经济增长点,为今后经济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为支持全省项目建设,省发展改革委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支持。1—5月,共上报争取中央投资项目5900个,总投资1767亿元,计划申请中央投资363亿元。截至目前,国家已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1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0亿元。主要用于农林水利、教育卫生、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项目建设可撬动银行贷款、企业自筹等社会投资约1400亿元。其中,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8.7亿元,重点解决全省1000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供排水、供热、燃气、道路、供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企业和地方配套投资660亿元;争取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8.9亿元,计划搬迁3.03万户、14.8万人,拉动社会投资约59亿元。
二、简政放权加快项目审批核准备案
省发展改革委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提高工作效率,1—5月,共审批、核准、备案项目146项,总投资778亿元,其中今年计划投资218亿元,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领域项目。今年安排的21亿元省级预算内基建投资大部分已下达,连同已审批、核准、备案项目,可带动社会投资约600亿元,有效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批复的项目中,兰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总投资90.9亿元,线路全长9.06公里,沿线共设9座车站;兰州新区职教园区项目总投资189.6亿元,总建筑面积414万平方米,是历年来我省规模最大的社会事业项目。在备案项目中,武威红星时代广场项目总投资33.4亿元,总建筑面积101万平方米,是河西地区规模较大的城市综合体。
三、深化投融资改革吸引社会投资
省发展改革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融资改革力度,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一是改革传统产业专项资金的扶持方式,整合省直有关部门涉及竞争性行业的专项资金,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吸引投资机构和社会资金。二是积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制定了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将政府负有提供责任又适宜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项目推行PPP模式。其中,71个项目进入国家发改委PPP项目库,总投资1307亿元。先后推出两批260个项目,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投资以合资、独资、PPP等方式参与建设及营运,包括兰州市中通道等一批高速公路、兰州市水源地以及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方面项目,总投资5117亿元,截至目前,已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资92.7亿元。
四、积极协调解决问题促进投资增长
省发展改革委聚焦企业投资“两高两难两门”问题,积极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大力推广临夏州中小微企业发展扶助模式和农村产业资金互助合作社模式,有效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大价费监督检查力度,清理规范投资项目审批中介服务,进一步提高企业投资的便利化程度,助推企业投资项目全面实施。同时,积极协调推动各市州重大项目建设,近期对各市州重大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共筛选出102项具体问题,已由省政府交办11个省直部门和单位限期办结。6月11日,由省政府重大项目办牵头的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督查工作组已分赴各市州,开展专项督查督导,促进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带动投资稳定增长,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严存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