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报告:校园足球热情“开场” 困难犹存

01.06.2015  12:36

  日前,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开发区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在学校操场开展足球比赛。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5月28日,在首届青少年校园足球教育论坛上,中国教育报发布《2015中国校园足球发展报告(上)》,报告用翔实、鲜活的一线调研素材,呈现了当前我国校园足球的开展情况和经验,梳理了校园足球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对策。

  在教育部体卫艺司的指导下,从2014年12月起,中国教育报开展“校园足球神州行”特别报道,组织记者陆续奔赴全国各省份调研。截至目前,已完成北京、江西等11个省份的调研,并形成6万多字的报告和报道。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到校园足球发展中来,为推进校园足球健康发展献计献策,中国教育报将其整理汇编出《2015中国校园足球发展报告(上)》。

  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各地开展校园足球热情高涨,创新举措频频推出,越来越多的孩子享受到足球带来的快乐。同时,随着校园足球逐步走向深入,一些困扰校园足球发展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现状:越来越多孩子享受到足球的快乐

  目前,校园足球活动覆盖了全国31个省份,布局学校5084所,注册人数近20万,吸引了270万名学生走进绿茵场。今年3月16日,《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公布,对校园足球的描述多达17处,凸显了足球改革对校园足球的重视,校园足球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新操场开放的那一天,孩子们都跑疯了!”站在新修建好的操场边,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校长刘飞兴奋地说。

  为了让孩子们开展体育运动,北京市朝阳区用23天时间,腾退校园周边16家商户,拆掉了一栋楼,在北京寸土寸金的二环边,硬是给孩子们“”出了一片占地3500平方米的操场。

  场地不足一直困扰校园足球发展,在北京这样的中心城市,这一问题尤为明显。记者通过调研了解到,为解决校园足球运动场地条件问题,北京采取市、区两级政府统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租用社会场所开展校园足球,在城区校园内外因地制宜,建设小场地和笼式足球等特色化场地;在远郊区县利用社区空间、空闲地段,改造上千块简易足球活动场地。

  通过多地调研,记者发现,对不少长期困扰校园足球发展的问题,很多地方纷纷创新体制机制加以解决,在构建校园足球联赛制度、编制地方特色的校园足球教材、营造校园足球发展氛围等方面做出特色取得突破,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享受到校园足球的快乐。

  除了注重“硬件”条件的改善外,很多地方还将目光瞄向了校园足球“软件”的升级。湖南从20个县、8个市州选出100名分管体育的副县长及教育局、体育局的相关人员,进行校园足球方面的培养。在北京,一批专业运动员转型为校园足球教练。

  此外,不少地方结合当地实际,利用优质资源发展校园足球。广东省中山市委书记薛晓峰告诉中国教育报记者,该市充分利用华侨资源,与阿根廷、哥斯达黎加等国建立校园足球交流支持机制,聘请3名阿根廷教练到多所学校进行校园足球培训,数百名体育教师受益。曾是足球“洼地”的甘肃省,加大科研力度,推出一批学生喜闻乐见的、操作性强的足球趣味游戏和校本教材,突破足球运动的空间限制,让城乡中小学生都能广泛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