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全校上下智慧 共绘改革发展宏图 ——中共兰州理工大学第二次党代会报告诞生记

04.06.2014  13:25
  2014年4月26日,本是一个普通的日子,而对兰州理工大学来说,却是一个必将载入其发展史册的重要时刻。学校逸夫科技馆二楼报告厅主席台上党徽格外耀目,红旗更加鲜艳。全校上下热切关注、期盼已久的中国共产党兰州理工大学第二次代表大会正在这里隆重举行。党委书记李贵富同志代表中共兰州理工大学第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为创建国内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
  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李贵富同志宣读报告的铿锵之声,多次被与会代表热烈的掌声所打断。
  这掌声传递着理工大全体党员和师生的共同心声,这掌声更蕴涵着实现发展蓝图的坚定信念和强大力量。
  在随后的代表分团讨论中,与会代表热议《报告》:
  “起点高、定位准、措施实、目标明确、主题鲜明、思路清晰、举措实际、振奋人心
  “既实事求是又富有前瞻性和创新性
  “对存在的困难和不足梳理的客观准确
  “三个发展主题,六大发展战略切合实际
  “未来五年学校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内容具体,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
  “充分体现了党委问政于民,问计于民的良好工作理念
  “为学校今后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反映了全体党员和师生的共同愿望
   ……
  党代表们对报告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充分表明本次党代会报告的深入人心。
  第二天下午的闭幕大会上,同样热烈的掌声见证了报告通过。
  这是一篇贯彻中央和省委精神、指引学校前进方向的报告。报告体现了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用理工大人的语言回答着如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历史命题,阐述了理工大人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维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方向路径,和沿着“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道路迈进的坚定决心。
  这是一篇努力结合理工大实际、体现理工大特色的报告。报告全面总结了上次党代会以来学校事业发展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刻分析了学校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机遇,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对在新时期奋力推进学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建设国内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作出了战略谋划和全面部署。
  这是一篇凝聚着理工大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和师生员工共同意愿的发展宣言,它回答了兰州理工大学以什么旗帜为指引,今后五年走什么发展道路、师生员工应该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前进等重大问题。这是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奋力赶超的行动纲领,它将引领理工大人在新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进。
  这份体现中央精神、适应时代要求、符合学校实际、反映师生意愿、备受关注的报告怎样历时七个月反复锤炼,最终成稿?
  这份报告是怎样由党委常委会直接领导、全校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广泛参与、起草小组具体执笔集体创作的?
  了解报告起草过程,方知来之不易。
  报告起草工作自始至终都在学校党委领导下进行,充分体现了学校领导班子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思路。
  起草一份科学总结学校十年办学成就和基本经验,系统阐述学校办学思想,全面部署学校未来事业发展的高质量报告,是开好本次党代会的关键。学校党委对第二次党代会报告的起草工作高度重视,进行了专门研究部署。2013年9月,由学校办公室、宣传部、事业发展处、纪委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的报告起草组成立,报告起草工作正式启动。
  报告起草工作始终在学校党委领导下进行。2013年9月,起草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党委书记李贵富出席会议,明确提出报告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六次全委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事求是地总结兰州理工大学第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办学成就,总结经验,寻找差距,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科学制定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主要任务和举措;要体现学校办学思路的延续性,一张蓝图绘到底,创建国内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不变;要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催人奋进,充分体现学校党委求真务实、矢志改革、锐意进取的精神;报告起草中要充分发扬民主,使报告的形成过程成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过程,成为集思广益、凝聚共识的过程,成为促进学校改革和事业发展的过程,报告要充分反映全校共产党员和广大师生员工的意志。
  起草组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因为这绝不只是做一篇文章,而是在谋理工大未来五年的改革发展。为此,起草组按照党委要求,潜心学习、深入调研,确定了“两委”工作报告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经过近一个月夜以继日的工作,去年10月初,起草组拿出了一份2万多字的初稿。
  10月15日,党委召开专题会议对报告进行修改完善。
  “学校的办学特色怎样凝练?怎样去凸显特色,通过特色提升综合实力?
  “学校实施重点突破战略,最需要突破的重点是什么?那些学科(学院)有可能实现?怎样积极推动重点突破的实现?
  “学校今后五年的工作重点如何确定,在办学目标和办学思路中如何表述?
  “国内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内涵是什么?它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怎么从具体指标反映?我们与国内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差距在哪里,采取什么措施缩小差距,实现跨越发展?
  “目前制约学校快速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
  针对以上学校发展的几个关键重大问题,党委常委会召开了领导班子专题研讨会进行研讨,有效提升了报告的主题、丰富了报告的内容。
  学校党政班子成员都十分重视关心报告的起草工作。李贵富书记多次出席报告起草组会议,对报告的主题提炼、结构安排、今后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要把握的主要原则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亲自执笔进行了多次修改。王晓明校长在讨论中对报告多次提出明确指导意见。其他校领导也都结合分管工作,对报告起草和修改给予了具体指导。
  今年3月,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十二届六次全委会议全面深化改革的相关精神,起草小组对报告进行了比较大的修改。党委常委会又召开两次专题会议,校领导充分交流,提出了一系列办学的新思路、新观点、新举措,对报告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完善。
  报告的起草和形成过程,是凝聚共识、振奋精神的过程,寄托了广大师生对学校发展的新愿景。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全校师生智慧,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是做好报告起草工作的重要保证。党代会报告起草得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不能全面反映全校各级党组织、8400多名共产党员和广大师生的共同愿望。
  思路在调研中开阔,思想在调研中深刻,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从报告起草之前,学校党委就有一个清醒的思路:要走出学校看全国高校的办学,要走出机关倾听师生的意见,要结合当前看长远的发展。
  2013年7月,学校党委组织成立4个省外专题调研组,由学校领导带队,分赴省外燕山大学、东南大学、湖南大学等16所高校,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同时在校内组织8个调研组,由各有关单位牵头分别围绕学校总体发展思路、人才培养质量、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后勤保障、党的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调研。所有调研都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为起草党代会报告作好了准备。2013年8月底,学校党委召开调研成果研讨会,介绍经验,碰撞思想,一系列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调研成果为报告的起草奠定了坚实基础。
  没有深厚的理论根基,产生不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从接受任务的那一刻起,起草组成员作了充分准备,搜集了大量相关资料,系统学习了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省十二次党代会就高等教育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精心研读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各级领导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兄弟高校的党代会报告、各种理论著作……等各类资料40多万字,为起草报告作了精心的思想、理论和政策准备。
  起草组最初确定了两个版本的《报告》提纲,传统版和创新版。传统版写法大致是按照固定的三部分模式:回顾总结、奋斗目标与主要任务、党的建设。经过讨论,最终选定了四部分框架的创新版,为了突出学校一脉相承的办学思想,在三部分的基础上,将发展形势、历史方位和办学思路独立成章。确定了工作回顾、历史方位和办学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党的建设四部分的框架结构。
  发展的道路上充满希望和机遇,也交织着压力和挑战,正确的工作思路必须建立在准确的形势判断和分析的基础上,只有审视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找准理工大学所处的历史方位,紧扣时代脉搏,强化忧患意识,跳出学校看竞争,围绕育人谋思路,才能率先发展、科学发展。
  提纲、初稿、改稿……,每天都在研讨中进行修改,平均几天一次改动。
  起草工作沿着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轨道前行。
  10月23日,学校党委召开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会议,就《报告》初稿征求意见,对报告进行修改完善。起草小组对反馈回来的100余条意见建议逐条归纳梳理,反复推敲斟酌。根据意见,起草小组对《报告》初稿进行的较大调整和几十处补充修改,特别是对历史方位的表述做了精炼,将“1135”思路改为“1136”思路,增加“跨越发展战略”的表述。
  11月9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也对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也启动了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并召开了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会,制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
  今年3月,结合全面深化改革的相关精神以及学校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会的成果,起草组对报告进行了比较大的修改,将改革的精神贯穿于整个报告,形成了报告讨论稿。
  3月24日,报告讨论稿下发各二级党组织、校学术委员会、教授咨询委员会征求意见,共征求到修改意见150余条。根据意见和建议,起草组再次对报告反复修改完善,对报告修改50余处,同时对报告的整体框架亦做了较大调整,将“1136”思路重新凝练为“三大发展主题,六大发展战略”,并将全面深化改革独立成篇,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4月10日,报告征求意见稿再次下发各二级党组织广泛征求意见,同时分别召开了教授代表、院长、青年教师代表、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代表、学生代表、离退休人员代表等各个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听取意见。
  涓涓细流,汇聚成河。
  《报告》荟萃各方智慧,饱含师生意愿。
  “需要进一步凝练学校特色,要更加突出特色,尤其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要突出特色。
  “在总目标细化具体目标时,在科学研究方面,要将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纳入。
  “集全校之力建设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在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保证顺利通过建设验收和五年评估。
  “希望学校加强顶层设计和协调,推动学科建设有新突破。
  “加强团队建设,现在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不能靠单打独斗,标志性成果的突破必须依靠强大的团队支撑。
  “坚持立德树人,应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严格党的组织生活。” 
  “学校及学院两级管理机构全面实行教授咨询委员会制度。
   ……
  各级党组织、各单位各部门领导、党外人士、离退休老同志以及师生员工都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对报告进行认真审阅,对报告共提出几百条修改意见和建议。
  从领导干部到师生员工,从专家教授到离退休人员,从党内干部到党外人士,有的洋洋数百言,站位高远;有的言简意赅,发自肺腑。很多教师、党员干部们就每个问题怎么表述,逐字逐句地提出建议,大到报告的主题、标题、结构和内容,小到遣词造句、标点符号,一条条意见,一个个建议,像新鲜血液,为报告注入丰富养料。
  这些意见和建议,饱含了全校师生员工对学校发展的深切关注和浓厚情感。
  李贵富书记、王晓明校长都反复强调:“凡是大家的合理意见,能吸收的,都要尽可能地吸收” 、“报告必须集中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各方面智慧及意见,反映全体师生的愿望和意志,最大限度地凝聚发展共识”。
  一言之善,贵于千金。对这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党委要求起草小组逐一分析研究,对绝大多数意见和建议都进行了充分吸纳。发扬民主,凝聚的是智慧;广开言路,收获的是诤言。当党代会报告的起草过程真正演绎成扩大党内民主的一次生动实践,这份集体创作的报告越来越成熟,这幅众手描绘的蓝图越来越清晰。
  从深秋寒冬到春暖花开,起草组以忘我的工作状态,全身心投入到报告起草工作中,在办公室里度过了一个个夜晚、一个个节假日。时光在研讨修改中流走,在废寝忘食中度过,这200多个难忘的日子,报告起草组每位同志都记忆深刻。
  反复推敲出精品,一稿、二稿、三稿……,一次次讨论、一次次推敲、一次次提炼……讨论再讨论,推敲再推敲,提炼再提炼,报告在反复修改中日臻完善、成熟,主题更为鲜明,结构更趋紧凑,文字更加凝练。
  历时大半年,数易其稿,一个集中全校智慧、饱含党委与各方心血的报告逐步形成,一个催人奋进的发展蓝图在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汇聚众智中绘就。
  据不完全统计,在《报告》形成过程中,先后有200余人次直接参与讨论修改,共收到各方面修改意见建议几百条。可以说,报告在起草过程中征求意见全面广泛。
  4月17日,学校2014年第九次党委常委会议通过了党委工作报告,决定正式提交第二次代表大会审议。
  4月26日,第二次党代会开幕,《报告》呈现在各位代表面前。大会期间,代表们以对学校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对报告进行了认真、深入、热烈的讨论和审议。
  根据代表讨论审议的意见和建议,按照大会主席团的要求,报告起草小组在党代会闭幕后又对《报告》进行了20多处修改。
  群策群力,广纳贤言。可以说,《报告》的起草和形成过程,是潜心学习、深入调研、理清思路的过程,是征求意见、发扬民主、科学决策的过程,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过程,反映了全校共产党员和广大师生员工的意志。
  在这个过程中,全校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师生员工最大限度地形成共识、扩大共识,明确了理工大发展的目标、方向和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比报告本身更为重要。
  一条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汇聚民智的报告起草路线图,聚焦的是理工大人发自肺腑的心声!
  报告坚持立德树人,通篇贯穿内涵、特色、改革主题,继往开来,谱写出学校发展的新篇章。
  一份好报告就是一个正确的行动纲领。回眸间,每一组数据、每一串硕果、每一条经验都激动人心;展望处,宏伟蓝图壮美如画,发展号角战鼓催征。
  大会决议:同意《报告》对学校当前面临形势和所处历史方位的分析。全校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和师生员工要紧密团结起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勇担使命、开拓创新、振奋精神、加快发展,向着国内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理工大人的雄心壮志在这里澎湃,化作创建高水平大学的宣言!
  《报告》通篇约2万字,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既对过去的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又提出了今后工作的奋斗目标、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三大主题”、“六大战略”重点突出,贯彻全篇;“把学校建成综合实力达到全国高校130名左右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总目标高屋建瓴,提神鼓劲,为今后5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报告》通篇文风朴实,使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从中受到鼓舞、得到激励、看到责任,一如理工大人始终倡导和践行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红柳”精神。
  在学校发展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和全校上下都对学校改革发展寄予厚望。按照新要求、新使命,基于对高等教育未来发展态势的深入分析和清醒认识,在广泛凝聚共识的基础上,学校党委将创建高水平大学的旗帜举动更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党的建设为保证,坚定不移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具有一流工科、坚实理科、特色文科的国内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在学校改革发展的各个时期,学校各级党组织都能始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共产党员都能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坚强的党性原则、严格的组织纪律、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开拓创新的优秀品格,为党的教育事业、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而不懈奋斗。《报告》对学校党建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着重提出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所有这些,透过《报告》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理工大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豪迈气概和坚定不移的信心,向着一个崭新的历史高度挺进。
  一次盛会记载一段生动的历史,一份报告开启一个崭新的征程,《报告》凝聚着理工大师生的万众智慧,展现了上次党代会以来的光辉历程,描绘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内学校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正是通向高水平大学的创建道路,更是实现工大人百年梦想的必经之路。
  我们坚信,以第二次党代会为契机,兰州理工大学师生员工将在新一届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砥砺奋进、阔步前行,书写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光辉灿烂的新篇章!

                                                     201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