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法院加强双语法官培训推进民族地区法制文化建设纪实
开启民族法制文化建设新篇章
——省法院加强双语法官培训推进民族地区法制文化建设纪实
8月24日至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举办的民族法制文化与司法实践研讨会在甘肃省法官学院甘南分院举行。这是一场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刘慧,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徐显明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民委有关部门负责人,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30余位法学专家和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司法、民族工作部门、民族院校代表等三百余人齐聚一堂,以“民族法制文化与司法实践”为主题,展开了全方位的探讨。一场学术研讨会的开幕式,有这么多领导、专家、学者出席,并不多见。此次研讨会的高规格召开,标志着我国民族法制文化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可谓是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的又一座里程碑,开启了民族法制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构建双语法官培养新格局
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阿万仓乡地域广阔,当地的人们过着游牧民族生活。
一旦出现草场保护、秩序维护等方面的法律纠纷,阿万仓法庭庭长才让就会骑着摩托车上门调解或审理案件。作为一名双语法官,才让能用地道的藏语,通俗地讲解法律条文,缓和了气氛,也迅速拉近了法官与当事人的距离。
双语办案,让民族地区群众听得懂、易接受,切实维护了少数民族群众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近年来,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通过司法维护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法院受理案件数量大幅增加,社会各界,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要求加快双语法律人才培训工作的愿望和呼声很高,民族地区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多次在全国、全省两会期间呼吁建立双语人才培训基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全国法院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也强调,要加快少数民族法官培训基地建设,加快实施双语人才培养规划,不断提高基层法官的业务素质和司法能力。针对这种情况,2013年,省法院党组通过广泛调研,经请示省委、省政府同意,在少数民族群众相对聚居的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建立甘肃省法官学院甘南分院,以藏、蒙古、哈萨克等民族语言为主,专门培养双语法官。
短短三年时间,在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民委、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下,全省已基本构建出双语政法干部培养培训新格局,在我省已有越来越多的双语法官像才让一样,能够自如地与当事人交流,让民族地区群众明明白白地打官司,破解双语法官短缺难题取得了初步成效。
学院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培训范围从双语法官拓展为双语法律人才,培训范围从甘肃省内拓展到全国。最高人民法院在甘肃省法官学院甘南分院设立国家法官学院舟曲民族法官培训基地,省委政法委、省人大、省委党校、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西北民族大学、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等单位相继设立了培训基地及教学实践基地等11个培训机构。目前,学院已举办各类培训班74期,培训学员9400余人次,参训学员覆盖全国56个民族和全国各省区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法院。
学院的教学培训工作开创了全省政法系统民族法律人才培养专业化先河,逐步成为西部乃至全国民族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院总结了两年来短期培训双语干警方面的经验。为了确保培训质量,紧跟民族地区审判需求实际,针对学员民族语言掌握的程度,创造性地开办了为期六个月的全省少数民族地区政法系统藏汉双语初级培训班、全省政法少数民族地区系统藏汉双语提高培训班,为期两个月的全省少数民族地区政法系统藏汉双语骨干培训班、全省少数民族地区政法系统藏汉双语强化培训班,已培训双语政法干警430人。省法院教育处处长孙伟介绍,通过培训,80%的学员在藏语读、写、拼和法律翻译方面取得较大进步,有61名干警可以用藏汉双语开庭和书写判决书,他们已经成为民族地区司法和普法战线上的骨干力量。通过学习交流,政法干警增强了执法办案能力,增进了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宗教知识的了解,做基层群众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