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双联”行动成效显著,引来各路媒体关注

16.06.2014  12:46

   村子变美了村民富裕了

   我市“双联”行动成效显著,引来各路媒体关注

  每日甘肃网讯据兰州晚报报道(记者朱浩源)一座座砖瓦房代替了昔日的土坯房、宽敞的文化广场,小街巷红砖铺就,庄院前安装了垃圾箱,村内绿化树林立,并点缀着太阳能路灯……村民学到了技术,钱袋子比以前都鼓了。6月12日至13日,市委宣传部组织中央及省市媒体记者先后走访了永登县的七山乡、通远乡、武胜驿镇,七里河区的巍岭乡、阿干镇,就“双联”行动开展情况进行专题采访。

   1

   倾情帮扶村里旧貌换新颜

  “我们祖祖辈辈哪见过这样漂亮的文化健身器材,现在一到农闲时,我们就来到这里,像城里人一样甩甩膀子,踢踢腿,健个身。”七山乡长沟村村民章先生高兴地对记者说。12日上午,记者一行冒着大雨,驱车来到永登县西南部的贫困乡镇——七山乡,这里山大沟深,十年九旱。在长沟村记者看到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房舍,公路两旁矗立的太阳能路灯、漂亮的休闲健身广场……着实令人心头一震,这哪像是农村呀!

  记者了解到,双联行动开展以来,省、市、县16个帮扶单位走进了这个落后贫穷的山村,全力扶持双垄玉米为主的种植业,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发展以养羊为主的养殖业,解决老百姓的致富问题。七山乡党委书记刘复彬对记者介绍说,短短两年,“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令七山乡旧貌换新颜,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与帮扶单位的全力支持密切相连。七山乡农业总产值由2011年的3809万元增加到2013年底的5478万元,农业增加值由2203万元增长到33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750元增长到5218元。全乡拆除残垣断壁7302平方米,拆除危旧门楼16座,硬化村庄道路3.95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22盏……透过这一行行真实的数字,我们看到的不仅仅只是“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效,更是对老百姓的深情厚谊。

  通远乡是永登县欠发达、贫困指数较高的乡镇之一。然而,记者走访看到,如今的通远乡与记者3年前走访时的情形完全不一样了。首先是村容村貌大变样,一座座砖瓦房代替了昔日的土坯房。原来,双联帮扶活动中,共有19个部门单位帮扶通远乡,使得通远乡的乡村面貌发生了喜人变化。

   2

   种娃娃菜火家台村“”了

  走进永登县武胜驿镇火家台村,村民们说,自从村里种娃娃菜以来,自己家里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各家各户都有了小汽车。村民王义庆告诉记者:“10年前,大家都是靠天吃饭,过着清贫日子,娃娃们娶个媳妇都是难心事,没有闺女肯嫁过来呢。现在,我们村‘火’了”。

  火家台村村支书乔玉录介绍说,在市、县、镇领导的关心指导下,火家台村先后依靠“双联”帮扶单位的支持和村民自筹资金新打了7眼机井,从而彻底解决了蔬菜灌溉的问题。这两年,村里又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新建日光温室300座,已投入使用60座,一个棚一茬收入达到了8000元,使村民们冬季也不“赋闲”。在大力发展高原夏菜(主要是娃娃菜)的同时,火家台村投资380万元建成大型蔬菜保鲜库一处,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村级集体经济“零积累”现实和群众蔬菜储藏、外销等困难。

   3

   走出家乡学技术创高收入

  13日,记者前往七里河魏岭乡晏家洼村,从蜿蜒的山路上远远看到村庄里一院院房屋白墙红瓦,格外醒目整洁。进入村子更让人眼前一亮,崭新的村办公场所,亮丽的文化墙,宽敞的文化广场……

  在村口,记者见到刚从兰州市某保障性住房项目部工地回家看望父母的小陈,经过聊天时记者得知,以前,家里的山地庄稼没啥收成,靠它赚钱不可能。外出务工又没有技术,小工每天的工资不到70元钱。去年年前,自己听村里的干部说可以参加电焊、驾驶员等技能培训于是赶紧报名参加了电焊工技能培训。去年6月份自己拿着电焊工技能证书,来到兰州市某保障性住房项目部工地单独进行焊接工作。已经由当初的“小工”,变成一名“技术工”,如今每天工资140元,加班还有加班费。“现在自己掌握了一门技术,将来去任何一个工地打工,我都是技术工的待遇。”小陈开心地这样说。随后记者跟随小陈来到家里,小院干净整洁,堂屋内亮亮堂堂,小陈笑呵呵地说,这两年种植百合的收入稳定了,自己打工挣得钱也多了,家里经济也宽裕了,村里像自己这样有技术外出打工的人已经有一半了,这都是双联政策送来的实惠。

  据村主任张月海介绍,去年以来,晏家洼村把做强百合产业、鼓励发展良种绵羊养殖、技能培训作为村民脱贫增收致富的具体举措,新增百合种植面积125亩,使百合留床面积达到1234亩,户均3.8亩;市财政局支持资金新建百合冷库1座,提高了百合附加值,规避和降低了市场风险;投资20万元建成了占地5亩,饲养规模300只的众心养殖合作社;劳务技能培训达520人次。“通过结构调整、培育富民产业,加大劳务技能培训力度等举措,使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有了大幅度增长,人均纯收入突破了6500元,”张月海说。

   4

   乡村变身旅游收入100万

  来到阿干镇马场村,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条条平整的道路、一排排整齐的农家小院,郁郁葱葱的青山环绕着整座农庄,而每户农家的仿古大门更是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记者在马场村农家乐庄园看到,两层的小院,一楼院子中间摆放着几张桌子和椅子。不少游客正在打牌聊天。顺着楼梯往上走,是一个很大的平台,游客们可以在这里吃饭、喝茶、晒太阳、唱歌、赏美景。主人李学萍告诉记者:“现在的收入真的提高了不少,以前种菜一年收入也就4000多块钱,现在做农家乐再加上种菜,收入能达到3万多元。

  马场村党支部书记李玉峰介绍,马场村乡村旅游是从2008年开始计划实施的,每年一到夏天,来这里乘凉的游客很多,而基础设施的制约一直影响着这里的接待能力。村民都在抱怨说这里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所以村上着力在提高和改善基础设施上狠下功夫,在乡间道路的整修、房间的装修等方面下功夫,力求让客人们过得舒心。自“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在重点发展百合产业的基础上,推广种植中药材(柴胡),并依托云顶山风景区打造农家乐旅游服务业,大力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此前,这个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土豆和百合,年收入还处于中下水平,农民群众手里还是紧巴巴的。目前,全村人均百合收入4737元、人均中药材(柴胡)收入1698元,建成高、中、低档次农家乐30余家,年旅游业收入达100余万元,全村已经整体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