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法治】双联法律服务直通车送法到农村

03.12.2014  23:25

  在双联行动中,省司法厅机关发挥自身优势,在联系县成县试点开展“双联行动法律服务直通车”活动,为双联村结对提供法律服务,在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后,又逐步向全省市县司法局双联点推广拓展,探索出了一条司法行政机关服务双联、推进农村法制建设的新路子。

   农村期盼法律服务

  省司法厅在双联过程中发现,随着农村经济、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基层治理进程的推进,一些与政策、项目、资金和维权紧密相关的基层法律难题不断出现,迫切需要法律服务跟进。特别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联系村群众提的最多的意见建议就是希望得到便捷、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保障权益、维护公正。从资源分布来看,全省80%的法律服务资源集中在兰州等大中城市,贫困县、贫困乡村法律服务资源匮乏,特别是在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的山区,群众请律师难、获得法律帮助更难。

  针对形势需要,省司法厅通过深入调研,决定整合省内律师资源,通过双联行动的平台和载体,将法律服务送到农村、送到贫困群众身边。2013年12月,省司法厅在成县鸡峰镇部署启动双联法律服务直通车试点活动,至此双联法律服务直通车正式鸣笛启航。

  今年6月,结合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省司法厅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把双联法律服务直通车活动作为服务群众的民心工程,在全省司法行政系统进行推广。截至目前,活动已覆盖14个市州和86个县区司法局双联村,107家律师事务所与174个贫困村结对开展帮扶。

   送法进村入户让群众懂法用法

  为使直通车提供的各项法律服务真正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让群众受益,并自觉信法、学法、懂法、守法,全省司法行政机关积极探索,采取多种形式确保让律师事务所、律师与贫困村、贫困村民“挂上钩”、联系起来。

  通过发放便民服务联系卡,公布律师联系方式,让农民与律师自主协商,开展预约式法律服务;发挥律师事务所团队优势,要求每个律师事务所每年至少两次组织律师团队进村入户,提供法律服务;开辟法律服务绿色通道,指导农民利用手机、12348法律服务热线,随时随地寻求帮助。

  此外,设立村、乡(镇)法律顾问,为村、乡(镇)依法开展管理、服务和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法律意见建议,为农民发展个体经济等提供法律帮助;开设法治大讲堂,邀请律师为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讲授法律政策和司法实务;在174个市县司法局的联系村,全部设立双联法律服务直通车活动工作室,组织律师定点提供法律援助、法律咨询服务。

   建立联系以后,更重要的是提供实实在在的法律服务——

  积极开展法律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各帮扶单位将法律服务融入深化改革、法治建设和“1236”扶贫攻坚大局,向群众广泛宣传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投资发展现代农业、成立专业合作社、落实农业补贴、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的政策法律,耐心细致解疑释惑。省司法厅先后在成县举办法律大讲堂两次,举办村社群众法制培训讲座11次,1万多名干部群众接受了法制教育。针对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侵害农民工权益问题增多的实际,组织律师等法律服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甘肃雷诺律师事务所选派优秀且有教学经验的律师在榆中县高崖镇马家咀村小学建设模拟法庭,以农村常见的法律纠纷为案例进行模拟法庭审理,直观讲解农村常见的各类纠纷所涉及的法律规定,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积极疏导情绪、化解矛盾。各联村单位和各级司法部门积极在联系村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帮助化解矛盾纠纷1700余件。针对基层干部处理和解决各类矛盾问题的迫切需要,组织在各个联系乡(镇)开展乡村干部、人民调解员法律培训,提升他们依法办事、依法化解矛盾的能力水平。目前,全省已举办培训280多期次。

  积极开展法律援助,针对联系村相对贫困的实际,研究提高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补贴标准,放宽法律援助受理标准,把贫困村符合条件的农民全部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对申请法律援助的农民做到应援尽援。目前,在各双联村已承办法律援助案件120多起,帮助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

   由试点向全省推开

  11月中旬,省委双联办和省司法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法律服务直通车”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在全省双联村开展双联法律服务直通车活动。

  实施意见要求组织全省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双联村提供包括法制宣传、法律咨询、矛盾化解、法律援助等为内容的法律服务,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管理水平,提升农村群众法治观念,推进农村群众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要求到2015年底,实现全省8790个双联村法律服务直通车全覆盖。(记者 吕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