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联报道:孙家井村——生态养殖富了一方人
原标题:双联这三年系列报道之十九
——孙家井村:生态养殖富了一方人
孙家井是永登县柳树乡的一个小山村,这个坐落在大山深处的村庄,尽管位置偏于一隅,但是“双联”帮扶的力度并未减弱。我省首个生态养猪场就诞生在这里,摸索出“生态、绿色”养殖技术的养猪场目前规模已达万头,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肉食品牌。
深山中的生态猪场
从永登县城出发去柳树乡孙家井村,得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走40分钟。这个在群山环抱中的村庄,由于自然条件不太好,当地村民主要依靠种地和外出打工为生,长期以来村民的生活并不富裕。
当我们来到这个远离尘嚣的小村庄时,首先看到的是一排排规整的“红顶屋”,这些房子在青褐色的小山包下格外醒目。养殖场的负责人冯英祥是一位壮实的汉子,他是本村的农民,曾经在外面做过生意,后来回村搞生态养殖。他给我们介绍说,这座生态猪养殖场占地120亩,整个养殖场分为繁育区、种猪区等几个独立的板块,目前有母猪1000头,去年出栏5000头,存栏13000头,今年已经出栏8000头,存栏16000头,每头猪净肉在160市斤至180市斤。
在双联活动的推动下,目前,孙家井村的绿色养殖基地基本建成,基地中绿色饲料基地占地300多亩,公司现有员工82名,其中有专业技术人员20名,为科学养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养殖场所处地区相对独立,附近农田种植绿叶菜、土豆、卷心菜、小胡瓜、球芽甜蓝、豌豆等农产品,置身于四周农田树木环绕的生猪养殖区,如同走进孤岛。据养殖场技术人员介绍,他们充分利用孙家井村无疫区的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作为天然屏障,阻隔和切断病毒的侵入,养殖场远离村庄、学校和交通主干道,周边20公里范围内无污染源企业。
“满年猪”打出绿色品牌
同样是养殖场,为什么冯英祥的与其他不一样,被称做生态养殖场?带着这个疑问,冯英祥领着我们边参观养殖场,边介绍生态养殖的来历。他说,现在的养殖场生猪最多6个月就出栏了,喂得是配方饲料,虽然长肉快、出栏早,但是生长期短,肉质不太鲜美,食用起来口感较差。而他的生态养殖场的特点在于每一头猪必须要养够12个月,俗称“满年猪”。这样的肉,吃起来,才有鲜肉的味道。同时,他们喂的饲料是自己加工的,只有包谷、麸皮、黑面和草粉,此外再不添加任何东西。
兰州一些大型饭店、宾馆都慕名而来订购他们的生态肉,有个大宾馆没有提前订购,提出要增加数量,而他却供不上。有人说他傻,既然人家上门来要货了,你的货不够,为啥不从市场上买进,以生态猪的名义卖出去?而他却说:“我卖的是生态猪肉,生态猪的养殖本身就是一个诚信的事,欺骗顾客的事根本不会做。”
2013年,他们把直营销售点开到兰州城里,定点销售改变了“沿街串巷、设摊卖肉”的传统销售模式,实现全程冷链运输,门店直销的方式让消费者品尝营养、健康、放心的绿色生态猪肉。很快,兰州市民就认可了这种生态猪肉。目前,冯英祥正在筹建一个体验区,冯英祥说建成后所有经销生态肉的客商,先亲自来看一下是怎么养殖的,尝一下生态肉的味道有何不同,才能真正明白生态养殖的概念。
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富裕
为什么回乡搞养殖?当记者提出这个问题时,冯英祥回答说,“我就是想做些事。”他在外面多年,看到很多食品掺假的事情,想着自己家乡地处偏僻,没有什么资源优势,远离尘嚣的环境对养殖业来说就是优势。最初懵懂中开始养殖的冯英祥,在“双联”活动开展后才明白了帮扶带动致富的意义,他的远景规划是:到2016年将年生产生猪6万头,采用“公司+农户+合作社”的模式发展,把一些先进的技术传给周边村民,辐射带动大家搞养殖,提供猪仔、饲料,场地、销售等保障,保证村民的收入,做到亏企业不亏农户。冯英祥的想法得到永登县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继续着手对这个生态养殖场进行帮扶,希望通过这个示范点,让这方土地上的人们富起来。
“以前总想着挣钱,现在就想着把事情做好。”说起双联以来的变化,冯英祥感悟很深。冯英祥的生态养殖的事业还在路上,带动乡亲们致富的事业才刚起步,有了这份信心,就如同村民们叫他的小名“福子”一样,通过生态养殖,大家共同致富。记者 肖朝利 彭维国 瞿学忠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