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联帮扶琅峪村脱贫致富 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以上

01.09.2014  14:31

红砖路铺到了门台子上

联扶干部在地里查看百合长势

八月,一个细雨蒙蒙的上午。从阿干镇西侧驱车沿硬化通畅的山路前行,两侧梯田里,百合长势喜人,沿蜿蜒的山路前行一阵后到琅峪村,这个山区村竟让人眼前一亮:云雾缭绕中,一院院房屋依山势坐落,错落有致;村里小道小巷全部硬化,干净整洁;村道旁间隔数十米竖着太阳能路灯,村内按居住布局布设了垃圾收集箱(桶)……

兰州市七里河区小城区、大农村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非常明显,农村贫困面大,尤其山区村贫困程度深。在记忆中,两三年前,像琅峪村这样地处大山深处的山村,大多交通不畅,生产条件艰苦,这个季节村巷大多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那么,是什么惠民的力量和政策,让琅峪村在短短两三年就发生如此巨变?

是双联行动让我们山区村加快了发展脚步。和前几年相比,我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彻底改善了,而且全体村民的收入也在稳步提高。”琅峪村党支部书记张才明的一席话道出了其中原委,原来是“双联行动”在这里显现了“富民美村”的脱贫疗效。

双联惠风进村琅峪村路畅灯明

琅峪村位于阿干镇西南部,距市区27公里,海拔2200至2400米。全村7个村民小组,共219户、887人,耕地面积1662亩,人均1.8亩,全为山坡旱地。村内无集体经济收入,属于空壳村。主导产业以百合、洋芋为主,村民增收主要来自百合产业和劳务收入。

山大沟深,过去制约我们村发展的主要是路。原来的通村公路别说你们的车开不上来,三马子都很难行走。”前不久,接受兰州日报社采访组采访时,琅峪村村支书张才明深有感触地说:“要想富、先修路,这个只有我们山区人最有体会。”他说,过去,由于道路不畅,村里人进出艰难,村内信息闭塞,尤其影响了百合的销售渠道。在百合采挖季节,收购商很少问津,这里的百合品优质好却卖不上好价格。

对于我们山区村来说,双联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张才明介绍,2012、2013年在市、区各级联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琅峪村通村、村组及小街巷道路全部畅通和硬化,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里新建了互助老人幸福院及文化活动中心,基础设施全面提升。

走在红砖铺就的村巷里,村民杨雪霞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这两年庄子(村庄)变化特别大,红砖路都铺到了门台子上(家家户户的大门口)。杨雪霞告诉记者,两个儿子已经长大在外地打拼,一个经营餐馆,一个在某公司当技术员。他们老两口在家种植了6亩百合,收入稳定。

采访中,见到市人大驻村联扶干部杨巩、兰州国投公司联扶干部刘勇等人,正在调研谋划进一步发展琅峪村百合产业。“当初修路时我们驻村干部和老百姓一起干活,场面热火朝天,让人感动。“杨巩介绍,现在琅峪村7个村民小组村组道路及内村小巷全部红砖铺就或硬化。过去,几个村小组的村干部到村委会来要好几个小时,现在骑摩托车几分钟就能达到。

到目前,来自各级各单位的联扶力量汇集在琅峪村,全方位改善村内各类基础设施,总投资达到700多万元。

据了解,其中,投资71.5万元,硬化小街巷22条,共计6134米;投资18万元实施亮化工程项目,安装太阳能路灯36盏;投资3万元,修建村卫生所60平方米护栏;投资73万元,新建互助老人幸福院及文化活动中心一处;投资28万元,新建文化广场一处,硬化场地500平方米,并配套健身器材;投资171万元,对琅峪沟口至琅峪村4.3公里道路进行了整治;投资30万元,整治残墙断壁5000平方米;在区扶贫办、林业局、文体局的大力支持下,投资20万元,种植树木845棵、安装垃圾台13个、购置垃圾箱40个、垃圾车2辆。

这一组资金和项目涉及的数字,对都市的街道社区来说也许微不足道,但对于七里河南部山区村,史无前例。

村里几位老人纷纷说:没想到,我们山区也能有这样的变化和发展。像小巷铺砖,安装路灯,这些过去城里人享受的我们农村也有了。”

联扶授农以渔——持续发展奔小康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全省推行的双联的脱贫功效既要“为民”更要凸显在“富民”,富民,才是双联的实质。

随着道路畅通和市场行情的相对稳定,近年来种植百合的收入相对稳定。”琅峪村村民张才繁告诉记者,家里有6口人,9亩耕地,种植了4.5亩百合,其他耕地种植小麦、豌豆、洋芋等,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来自百合种植。

不单张才繁家一户如此,百合是整个琅峪村的主导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大面积种植百合,随着百合行情和价格起伏,经历了几番波动。近年来百合产业逐步稳定,目前,全村百合留床面积约900亩,每年采挖百合约300亩,总收入达500万元以上。

在百合集中采挖的时候,销售价格收购商说了算,人家说多少就多少,不卖又无法存储。”张才明说,过去,琅峪村的百合产业和农民增收面临这个发展瓶颈。

制约琅峪村持续发展的瓶颈,各级联扶单位和驻村联扶干部们也进行了深入了解和调研,在掌握具体情况后积极应对破解。记者在琅峪村驻村值班记录中看到多份记录涉及到这个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一份兰州国投公司驻村联扶干部张志勇的值班记录写到:一、生产情况……;二、产品销售情况:1、百合,目前销售方式为生产待收,零星销售,售价无法自主,经济价值低。2、胡萝卜,无固定销路,低价转售养殖场;三、存在问题:1、市场零散。2、无固销渠道;四:解决的办法……

“现在好了,联扶单位兰州国投公司在村上修建的500吨百合保鲜库,即将以‘企业+农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行。”张才明欣喜地说,今后我们村的百合产业链将进一步完善,百合保鲜库解决了百合和胡萝卜等农产品的储存和反季节销售问题,为增收致富加上了保险。

采访中我们获知,双联行动以来,在各级政府和各联扶单位和广大联扶干部的扶持下,在琅峪村全体村民的努力下,琅峪村2013年年底已经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实现整村脱贫,减少贫困人口69户、249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

对过去的苦日子张才明记忆犹新,对近年来的发展更有切身感受。他说,近三年来,随着双联行动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市人大常委会和兰州国投公司联系帮扶琅峪村以来,琅峪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大为改观,特别是帮助琅峪村培育了强劲的产业发展后劲,下一步村两委班子将继续巩固双联发展成果,带领群众发展百合、药材种植,早日奔向小康。

记者手记

群众得实惠”是双联行动的最终目标

七里河区农村面积376.2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5%。小城区、大农村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非常明显,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双联伊始,七里河区委、区政府就动员政协委员、宗教界人士、离休老干部和社会知名人士及辖区企业参与双联行动,形成了涵盖全区40名县级干部、1049名科级干部和375名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56名人大代表、62个单位部门、16家驻区部队、48家辖区企业共同参与的“六大”联扶工作主体,实现了联扶主体的全覆盖。提出了以“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包重点脱贫涉贫村带动整村脱贫、党组织包行政村带动整村发展、党员包贫困户带动脱贫致富”为内容的“三级联包联带”脱贫致富行动,28名县级领导、245个党组织和6511名党员共同参加,实现了双联对象的全覆盖。

七里河区始终坚持把“群众得实惠”作为开展双联行动的最终目标之一,大力实施项目进村工程,先后争取投入资金3775万元,组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发展、安全人饮工程、基层阵地建设等项目317个。切实加大农业投入,认真开展“培育产业增收年”活动。做大做强百合产业,全区百合种植面积达到5.26万亩。认真开展农业新技术推广,全区精稀特菜种植面积达到5060亩。积极推广养殖小区模式,全区畜禽饲养量达到47.45万头只。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5家,总量达到175家,打造精品示范农家乐11个。全面落实省委“1236”扶贫攻坚行动,2013年投入专项资金1500万元,高标准完成了涉及4个乡镇10个重点脱贫村整村脱贫工作,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不足2300元提升到7000元以上,减少扶贫对象7133人。

今年,全区计划投入2580万元,全面完成11个重点贫困村整村脱贫任务、8个涉贫村的环境整治工作,60个行政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全面完成扶贫攻坚任务。 (记者柴希中王忠德文/图)

原文标题:双联帮扶琅峪村奔向小康路

原文链接:http://rb.lzbs.com.cn/html/2014-09/01/content_10023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