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联“对症施治”平岘断了“穷根”

11.09.2014  22:50

省纪委帮扶建成的平岘村蔬菜交易市场,旺季时每天交易量达七八万斤。

站在田间地头,平岘村村委会主任彭沅嘉(右二)与联扶干部畅谈项目进村带来的好处。

    近日,是皋兰县忠和镇平岘村蔬菜交易市场里最繁忙的时候。村民把一车车还粘着湿泥土的红砂洋芋运进来,装袋、过秤、码放,一道程序完成后,村民们舔一下指头乐呵呵地搓起了手中的钞票。这是“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省、市、县帮扶单位实施项目进村,产业富民的结果。

    平岘村距离兰州市区20公里,有3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37户、1955人。2013年农业总产值423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771元。

    回顾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带来的变化时,平岘村村委会主任彭沅嘉感触良多:随着“双联”工作的开始,省市县三级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陆续进村,在多次实地调研和召集村民座谈后,平岘村第一次有了一个明确的发展规划。这个规划主要是围绕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设施建设来制定,包括建设一条路、一条渠、一塘坝、一个蔬菜交易市场、一条管线、一个协会、一个示范基地。据了解,“七个一”规划省市帮扶单位在项目规划和资金协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当地群众也积极通过投劳投工的方式参与进来。

    分析贫困的“根子”,开好脱贫的“方子”。像平岘村一样,在皋兰县,联村干部或帮资金传技术,或找路子出点子,全力推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在联村联户干部的助推下,如今在皋兰农家地头,“高原夏菜、富硒白兰瓜、旱砂西瓜、红砂洋芋、优质林果”等致富的“五朵金花”竞相绽放。

    项目进村解决发展之困

    平岘村位于省城东大门,种菜有六七年历史。一到旺季,村里蔬菜交易量每天有七八万斤。许多村民一提起种菜的收入,就乐得合不拢嘴。

    可四窑社的村民却高兴不起来,因为离村部4公里的路没修。他们种的白菜、西红柿等蔬菜,还有早酥梨,碰到雨天,越是着急,越拉不出来。

    在双联行动中,当帮扶单位省纪委干部听说此事后,立马协调资金,动工修路。现在崭新的柏油路铺好了。村民高兴地说:“我们的路修得比家里的炕台都平整。

    头疼的不只是路,水也有问题。平岘村浇菜用的水,来自大砂沟提灌工程的黄河水,一年从5月到7月浇3回。这点水想将菜真正浇出名堂来,咋行?

    修塘坝,将水蓄起来,从而发展设施农业,提升蔬菜的附加值。现在,一座投资30万元的塘坝修起来了。这座塘坝能灌溉500多亩地,直接受益360多亩。

    把联村的重点放在群众共享上,放在基础设施配套上。在平岘村,省纪委不仅是修了一条路,修了一座塘坝,他们还修了一条渠、一个滴灌工程、一座交易市场,帮助村民组建起了一个专业合作社。

    “要想让富民产业铺天盖地,就得狠下工夫抓项目,抓好项目促发展。”平岘村村委会主任彭沅嘉说。

    “今年,我们村实施进村项目14项,总投资697万元。目前已经完成8项,其余6项正在实施。”谈起项目进村,平岘村党支部书记朱兴胜如数家珍。投资12.5万元,对125座高架大棚的棚膜进行更新;投资7万元,调运发放早酥梨树苗1万株,建成早酥梨基地400亩;投资35万元,新建薰衣草基地200亩;投资1.8万元,发放太阳灶100个;投资5万元,栽植国槐、黄杨、丁香、刺槐5200多株;投资4.5万元,发放地膜3吨,推广双垄沟播全膜覆盖栽培技术1000亩;投资11.73万元,对大三沟1万方塘坝进行修复;投资6.71万元,完成渠道改造550米;投资30万元,已经修建完成300平方米文化广场1处,计划再安装太阳能路灯30盏;投资40万元,铺压砂田20亩,占总任务200亩的10%,剩余任务在年底完成;投资16.52万元,已修复180米,占总任务450米的40%,计划10月前完成;投资294.2万元的项目已经批复,完成招投标,目前正在进行入户宣传、确定管道线路等工作,下一步要召开群众代表会议,向群众收取自筹部分的资金;投资41万元,对村内户外道路进行硬化,等人饮工程实施后动工,力争10月底完成;投资191万元,硬化道路3.5公里,已开工建设,预计10月底全部完工。

    一笔笔资金投入,一个个项目实施,无不投射出联扶单位为民富民的情怀。

    产业发展改善民生民利

    今年平岘村种植高原夏菜1650亩,旱砂西瓜2000亩,种植面积占所有农业种植面积的70%以上。但是,多年以来遗留的渠道老化灌溉成本加大、村道狭窄不平影响农产品运输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村级社会经济的发展。

    双联行动着力点在哪里?皋兰县的回答是,打造富民产业。

    平岘村村民没想到,今年借着双联的东风,他们终于把蔬菜种成了一个致富产业。

    在皋兰,忠和镇是有名的蔬菜种植区。靠着种菜,有的村子农民一年毛收入好几万元。

    可平岘村村民一直种植传统蔬菜,设施农业滞后,致富的步伐比较慢。双联行动中,联扶单位开了一剂药方:用高架拱棚增温,弥补这里与市场行情的“时间差”,帮农民圆致富梦。

    大棚投入高,许多老百姓掏不起,联扶单位协调来了资金。村民没技术,村上就请来专业技术人员蹲点指导。从开始建棚,到育苗种植、田间管理,实行一条龙服务。

    这项惠民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却遇上了最为头疼的事情,就是占地、拆迁。有的地方需要占用老百姓的圈舍、水窖甚至是宅基地的围墙,这个时候个别党员和老百姓就不愿意了。但工作还要做。于是全村40余名党员分头行动,走街串户,向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做工作、谈利弊。最后,在党支部班子及党员的带动下,涉及拆迁的老百姓都不求补偿,自愿自觉进行了拆迁,有的甚至悄悄将自己还未成熟的庄稼提前拔掉。去年以来,结合“省门第一道”环境整治、“双联”行动进村项目、国土部门的土地整平项目、县上的“千百万”活动进村项目和“整村推进”项目,村上认真落实各项建设任务,现已建成早酥梨基地400亩,新建薰衣草基地200亩,平岘村已累计建成高架大棚370座。

    同时,平岘村结合村情,将养殖作为一项增收渠道。通过积极争取,今年对全村符合条件的70户养殖户每户发放补助5000元,另外扶持70户有意愿发展养殖业的农户,每家提供种羊7只。通过种植高原夏菜、旱砂西瓜、劳务输转和发展养殖业的收入以及一些转移性收入,全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8%以上。现如今,当沿着机场高速通过忠和的时候,一幢幢新型小楼、一条条整洁道路、一座座高架大棚、一片片瓜果蔬菜就会展现在眼前,这就是平岘村。

    全民参与阔步踏上小康路

    彭立家是平岘村一社村民,对于这几年发生在平岘村的变化有着切身体会:“上级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一下子就找到了解决村里发展问题的关键。平岘村这几年瓜果、蔬菜规模不小,但一直没有形成气候,原因就是路不好、水太少。这回好了,路通了,塘坝建成后水地面积扩大,农民的收入很快提高。

    “脱贫是这次联村联户的最基本目的,让群众共同致富才是农村发展的最终结果。”平岘村支部书记朱兴胜对于眼下平岘村的发展有着很清醒的认识。据了解,联村联户活动中,平岘村上级帮扶干部联系的贫困家庭大多数是因为疾病等自然原因致贫,这些农民不缺少发展愿望,也不缺少致富激情,如何在共同富裕的前提下带动这些贫困家庭的发展,让他们在一两年内尽快脱贫,成为帮扶单位和村干部最为关心的话题。而建设一条路、一条渠、一塘坝、一个蔬菜交易市场、一条管线、一个协会、一个示范基地这“七个一”项目实施后,平岘村的经济结构有了一个大的改变。水利设施进一步延伸,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让户均达到一亩万元田。

    为了让联扶工作显出更大成效,平岘村积极落实五项长效机制:即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长效机制;为民服务代理长效机制;“一村一品”群众性文化精品创建长效机制;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在帮扶干部的身上,我们学到了许多实用的东西,也看到了发展的希望。对于以后做好群众工作,做好村里的事情更有信心了。”彭沅嘉最后说。

    记者手记

    项目与产业“手牵手”发展与致富“齐步走

    项目建设是发展的永恒课题。项目的多与少、好与坏、粗放与集约,决定着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平岘村的联扶工作正是启动项目建设这个“发动机”,才让产业发展的动力更强劲、更高效、更持久。

    上项目也需要统筹。平岘村帮扶单位以推进社会民生项目为主,通过项目化手段发展社会事业,不仅群众受益,而且使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切实解决,比如道路、塘坝、高架温室,都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当然,在群众致富的道路上仅有项目还不够,产业才是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依托。只有发展富民产业,农民才能真正摆脱贫困,尝到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甜头。平岘村的发展变化,正是项目与产业“联姻”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