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联大熔炉,淬炼为民富民赤子心———陇南市开展双联行动纪实
原标题:双联大熔炉,淬炼为民富民赤子心
———我市开展双联行动纪实
记者 靳淑敏
双联,一个庄严的承诺,让众多的群众得到实惠、干部得到锻炼。
陇南,甘之如饴,正在将这一切实现,不畏困苦!
于是,三年后,陇南变了,一个个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贫困村,变成田间道路四通八达、大街小巷全部硬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的新农村。
陇南人变了,村民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悠闲度日,而是人人思富、四季忙碌!尤其是陇南的干部走出办公室,做群众最“盼”的事、解群众最“难”的事、抓群众最“怨”的事,把基层作为锻炼、磨砺干部的“试金石”和“炼丹炉”,不断淬炼为民富民赤子心。
“心”的变化,带来了新的希望,陇南的干部在实践中促进作风的大转变与能力的大提升,在落实“433”发展战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凝聚跨越发展的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深受群众欢迎的双联之路。
群众期盼正在实现
“民”字大如天。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努力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始终是陇南双联的“重头戏”。
三月,走进礼县永坪乡九图村,一排排秦汉风格的青瓦新房与繁花满枝的果园相映生辉,文化墙上绘制的新人新事形象生动,新硬化的村庄道路干净整洁,让人眼前一亮。
“这些变化,得益于双联行动中各级领导干部的科学指导和真帮实扶。”九图村党支部书记王瑞旦激动地对记者说。
九图村是省政府办公厅双联行动的联系点。双联行动启动后,九图村走上了蜕变之路。
“村道硬化了,危旧房屋改造了,文化大院、休闲广场设施齐全,自来水接到家门口了……我们现在的日子过得不比城里人差!”说起村里的变化,在村头休闲广场聊天的大妈们个个喜笑颜开。
不仅如此,九图村还制定了“以科技扶贫为抓手,推广民生科技,培育富民产业”的发展思路,组建了九图村农民资金互助社,经双联干部协调,九图村与江苏省海安县泰宁村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解决了部分村民发展产业资金短缺的难题。
在陇南,像九图村这样因双联获益的村子很多。在宕昌县阿坞乡麻界村、武都区汉林乡唐坪村、康县王坝乡青林沟村、成县鸡峰镇草滩村……
三年内,省市县乡1583个单位34940名干部联系了我市2977个村85083户贫困户。
联村联户,联的是贫困村,重点是特困户。
而在我市有2433个贫困村纳入全省联村联户扶持范围,特困户近10万户,占到近四分之一。
为了实现对贫困村的有效帮扶,市、县区领导干部在抓好各自联系村的同时,再包抓一个特困片区。把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相结合、与转变机关作风相结合、与做好群众工作相结合、与加强基层建设相结合、与维护农村稳定相结合,与推动转型跨越相结合。“八个全覆盖”和“五件实事”逐一实施,一大批基础性、公共性、民生性建设项目落在大山深处,帮扶帮到最困难群众,全力帮助贫困群众“挪穷窝”、“拔穷根”、“改穷业”、“换穷貌”。
正是省、市、县、乡各级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的真情付出和无私帮助,成就了这一组充满浓浓爱心的数字。三年来,我市建成农村公路7300多公里,解决了71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完成危房改造5.4万户,农村通电率100%。新建改建了一批农村教育、卫生、村级综合服务等设施,村“两委”办公场所、村文化活动室实现了全覆盖。全市建成生态文明新农村1249个,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7个、环境整洁村383个,贫困乡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万名干部下基层,联村联户在行动;与民同住有感情,助民脱贫记在心……”这是陇南群众用自编快板表露心声。
干部作风淬炼转变
在双联行动中,我市广大干部通过进农家门、结农家亲、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听农家话、谋农家事、解农家忧,思想作风有了很大转变,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干部自觉行动,做群众最“盼”的事、解群众最“难”的事、抓群众最“怨”的事……
“亲戚是走出来的!”如今在陇南,每个干部都多了几个农村的“亲戚”。
市委书记孙雪涛的“亲戚”在成县苏元乡水坝村,因为去得多了,群众早已没有了见“领导”的紧张感觉,孙雪涛也成了水坝村的“准村民”。
“我们还加了孙书记的微信,有什么问题直接从微信上就可以给书记反映,完全没有距离感!”水坝村村主任倪勇这样说。
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这一行动开展三年来,陇南的干部们通过进农家门、结农家亲、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听农家话、谋农家事、解农家忧,发动干部开展联心“接力赛”,促进干部作风大转变,实现能力素质大提升!
康县望关乡沈湾村核桃种植大户李仲义到现在还记得,去年3月,一场遍布全市179个乡镇2538个村,关乎42万户180万农民增收的核桃树“技术革命”全面展开时,市上的干部到他们家,和他们一起干活,一起吃饭,大家一起谈论核桃嫁接技术,谈论核桃产业发展的未来以及他们存在的困难。
“和原来相比,我们在一起话题更多了!”李仲义笑着说。
走出机关大院,和群众一起在核桃园里劳动,大家都有同样的感受:为民办实事、帮民增收入,就是要扑下身子、苦干实干,只有这样才能用双脚丈量出民情,用行动连接起民心。
转变,从共识出发。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中,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72岁高龄的老党员王世吉主动请缨,联系金厂沟自然村,在经过实地调研后,他为该村量身订制了一个脱贫致富规划。以种植花椒为例,根据山坡地坎多的情况,栽植地埂花椒50亩4000株。
黄晶是成县苏元乡一名普通驻村干部,在水坝村,提起黄晶,许多老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但在过去,村民们连黄晶是谁都不知道。去年4月,黄晶注册了一家网店,帮助村民销售农特产品,从此,她也成了村里人的常客,她还帮着村民在网上交电费、水费、电话费、订购火车票。
在陇南,这样的干部,还有很多。
两当县杨店乡颜河村村干部王义坤,住村不当“三客”———贵客、看客、游客。要当好村情民意“调研员”、惠农政策“宣传员”、脱贫致富“指导员”、基层党建“协助员”、村容整洁“监督员”……
成县扶贫办的干部王向红在联系村苇子沟多了个姐姐———贾军红。“去得多了,和群众有话说了,到群众家有活干了,忙完了还有饭吃,真的成亲戚了!”
如果说基层是锻炼干部意志品格的熔炉,那么群众就是提升干部精神境界的镜子。
“细雨霏霏润乡村,春雷乍响已有声。联村方知爬山苦,入户才能察民情。俯首问道心意满,挥臂引路壮志诚。愿做儿女问诸事,甘为父老铺路人。”武都区玉皇乡的驻乡指导员王仕海道出了这样的感受。
发展势头焕发活力
在陇南,双联的思路正在一步步拓宽,双联行动正在一步步深入。全市上下始终把双联行动作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最得力的抓手,与实施“433”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不断丰富双联的内涵,提升发展水平,焕发出昂扬向上的勃勃生机!
如今,走进成县陈院镇梁楼村,路面平整,环境整洁。一到晚上,村文化广场上歌声阵阵,有跳广场舞的,有拉二胡唱戏的,一片祥和、欢乐。
“这三年村里的变化特别大!”村主任李满仓介绍道,土路变成了水泥路,破烂房变成了洋房,村里有了电子商务室、医务室,有了太阳能洗澡室,群众的素质提高了,生活卫生习惯也改善了。从2013年开始,每家过年的时候还有米、面年货。
村民冯芝兰家就在广场对面,今年已经71岁的她还担任着梁楼村广场舞队的队长,同时也是村老年人协会自乐班的骨干,过年的时候,她同样领到了养老金。
给她和全村60岁以上的村民发养老金、替全村人交合作医疗费、发年货的是2013年通过双联行动引进到梁楼村的甘肃民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我们公司将把社会责任和工业反哺农业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优先吸纳梁楼村村民就业,力争使梁楼村一年一大变,三年一巨变,把梁楼村打造成一个具有‘造血’功能的新农村。”甘肃民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业务副总经理张晓明告诉记者,今年在民丰公司打工的梁楼村村民有近20名,工资在2500———3000元不等。
“不仅是产业上的扶贫,也是科技和思想观念上的扶贫,在陇南、在成县开创了企业与农村结对帮扶的新模式。”甘肃省原副省长刘永富曾这样评价,随之这样的模式在成县东罗村也有了。
“在这样的氛围中,村里没有闲人,大家都一门心思想着致富,把核桃树管护好,或开个网店,想法比原来活了很多!”李满仓笑着说。
在双联行动中,我市不仅着力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引导群众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级双联单位干部指导、帮助、督促群众建基地、强管理、提质量、增效益、销产品、促增收的同时,还组织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宣传和技能培训,引导群众开办网店、网络营销产品。据统计,全市开办网店近6000家,新办和加盟网购平台26个,带动13354人实现就业。
不仅如此,针对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的缺少发展资金、农民贷款难、贷款时间短等突出问题。积极筹措落实担保基金,下大力气落实双联惠农贷款、三权抵押贷款等,仅2014年11月底,全市新增涉农贷款49.26亿元,涉农贷款余额281.21亿元,占全市贷款余额的79%。
双联行动像一个“洼地”,不仅给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来了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并且随着机关职能和干部作风的大转变、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大提高、社会风气的大好转、投资环境的大优化,渗透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层面,凝聚起了跨越发展的正能量。
如今的陇南大地,不论在白龙江畔,还是在西汉水旁,处处都能见到农民喜悦的笑脸,坚固美观的生态农家屋镶嵌在青山绿水之中,宽阔平整的乡村道路如玉带般环绕在山水之间,到处焕发着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