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联和精准扶贫深度融合的“兰州模式”

15.12.2015  10:49

   双联和精准扶贫深度融合的“兰州模式

  编者按:

  光阴荏苒,新的一年正向我们走来。回首2015年,面对新常态下新问题,省城兰州按照省委“做快新区做大产业做美城市做实民生”战略部署,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大气污染治理、低碳城市建设,精准扶贫、“1236”扶贫攻坚行动,“3341”项目工程及招商引资,“6873”交通突破行动,全面开花,并在持续改善民生,加大外宣工作力度、打造兰州发展软实力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本报特推出“兰州·精彩这一年”栏目,对兰州市2015年一些重点工作进行集中报道。

  记者侯若志

  雪后初霁,古城兰州,银装素裹。

  “瑞雪兆丰年,这对明年兰州市扶贫攻坚工作开了个好头呀!”望着覆盖了一层厚厚白色棉被的土地,兰州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朱宗诚脸上绽开了一朵花。让朱宗诚欣喜的不仅是对明年农村工作的美好憧憬,更有对即将过去的2015年兰州市扶贫攻坚工作的甜蜜回忆。

  2015年,上下齐心,攻坚克难,兰州市预计有12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将降到2%以下,兰州市将实现整体脱贫。

  兰州市实现整体脱贫!这对总面积88%是农村,农业人口超过总人口1/3,尚拥有3个国家六盘山片区贫困县和1个插花贫困区,特别是榆中县北山、南山,永登县西北片,七里河区后山等城郊、山区还有300个贫困村的兰州市而言,这份成绩单无疑是沉甸甸的。

  摘掉贫困帽子,共奔小康富裕路。这个宏大的目标,沉淀着一份厚重的民生情怀;结合实际,创新实干催生的“兰州脱贫模式”,记忆着一段攻坚克难的历程,更留给我们许多启示。

   找出“共燃点”——催化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深度融合

  “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兰州市将此同谋划、同安排、同部署,坚持目标同向、工作同力、行动同步,力求取得突破。”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虞海燕说。

  在具体做法上,兰州市打出一套将目标任务、力量配置、项目资金、培训资源等深度融合的“组合拳”。

  兰州市响亮提出“每年实现10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到2015年实现全市整体脱贫,从2016年起,每年建成150个左右的小康村,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一道进入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全面抓好省上“1+17”政策落实的同时,突出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研究制定完善“1+21”政策文件,明确双联行动和脱贫攻坚的“时间表”“路线图”。

  “驻村工作队来,贫困村变化快;干群心连心,群众乐起来;山村换新颜,共筑小康梦……”兰州高新区定远镇陈家沟村村民张文斌自编自唱的这首歌谣对驻村工作队进行了赞誉。

  兰州市集中兵力打攻坚战,今年7月,在335个村建立了由双联单位干部等各方力量组成的驻村帮扶工作队,1492名干部长期奔赴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顶寒风、沐冷雨、踏泥泞、翻山路……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兰州市共计有1517家单位、4.2万多名干部投入扶贫攻坚第一线。这些全天候的把他乡当故乡的“村官”成为兰州贫困山村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针对贫困村、群众发展资金缺、贷款难、门槛高等问题,兰州市坚持把双联和扶贫资金打捆预算,把涉农项目全部整合向贫困村倾斜。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由以前的年投入不足500万元提高到5000万元。特别是在120个村启动了“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计划从2016年开始,每年再扩大150左右个村,力争到2020年,使“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覆盖到全市所有行政村。据统计,2015年,兰州市共发放扶贫到户贷款4.7亿元、双联惠农贷款3.4亿元、互助资金5910万元。

  “以前没技术,打工就是搬砖、干点零活,自从培训学了电焊技术,工资翻番了。”榆中县小康营乡永红村余建刚笑呵呵地称赞着劳动力培训给他带来的好处。

  兰州市着眼于“富脑袋”“启民智”,坚持把技能培训作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积极整合教育、人社、农业、扶贫等行业培训资源,抓务工技能和实用技术两个培训重点,大规模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和创业培训,让群众“换了脑”“增了智”,为致富“育了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