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声》杂志刊登我办撰写文章

10.10.2017  00:56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管、主办的《友声》(国内统一刊号CN11-1233/D,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3-5303)杂志2017.06总第188期刊登了由我办撰写的《依托人文交流项目 搭建民心相通桥梁》一文,全文如下:

   依托人文交流项目 搭建民心相通桥梁

                                                                          --甘肃省国际交流员研习班回顾和思考

  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甘肃省对外交往渠道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步伐。为提升对外交往水平、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促进各领域务实交流与合作,甘肃省委、省政府主动作为,依托“甘肃省国际交流员研习班”(以下简称研习班)项目,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和甘肃省国际友好城市之间搭建民心相通的桥梁,培养知华友华力量,逐步摸索出一条涉及全省各领域、各行业国际交流合作的新路子。

  自2006年以来,甘肃省人民政府每年提供专项资金,委托甘肃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举办国际交流员研习班。学员来自甘肃国际友好城市和与甘肃建立友好联系的国外机构、企业、科研院所,大多从事国际交流或对华工作。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们转变思路、与时俱进,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全省国际友好城市,致力于搭建民心相通的桥梁,以民心相通促进合作共赢。主要做法如下:

   一、在学员选拔上下功夫,确保为我所用

  为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我们在学员选拔上坚持以项目为导向,做到让学员“带着想法来,带着项目走”。将招生指标分配到各厅局、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由他们推荐负责国际项目的外国官员来甘参加研习班。实践证明,各厅局、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推荐的交流员在推进双方开展务实合作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邀请国别上,结合“两个服务”,既注重服务甘肃经济发展,又注重服务国家总体外交。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在学员国别的选择上,我们重点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2014年“亚洲合作对话丝绸之路务实合作论坛”在甘肃兰州成功举办,随后招生也开始面向亚洲合作对话成员国。同时,我们借力中联部、部分我驻外使领馆等,通过官方渠道,确保交流员构成上的广泛性、代表性和针对性。

  在学员录取上,根据申请人资料,结合报名情况,好中选优,选择那些有热情、有想法、有项目的学员参加研习班。经过11年发展,研习班招收的学员层次水平越来越高,多数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而且都是政府官员、智库学者和商界精英。

  自2006年以来,研习班已连续成功举办11期,共有来自五大洲57个国家的258名代表参加,他们已成为甘肃对外交往的宝贵财富。依托人文交流,在交流互动中促进了民心相通,打造了国际合作发展的“朋友圈”,增强了“软实力”。

   二、在办班模式上下功夫,确保培训成效

  为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甘肃声音,我们在课程设置上注重针对性,培训形式上注重实践性,信息传递上注重互动性。

  课程设置上注重针对性。根据办班目的,邀请省内相关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和知名专家学者,为学员作专题辅导讲座。既系统介绍中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民族、宗教、外交和甘肃的风土民情、经济社会发展等,又突出宣传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推介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讲座紧密联系实际,课程贴近双方今后开展务实交流与合作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