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去了一些年,你们还好吧?

28.05.2014  22:02

  有一次,在某个淘宝小店买衣服——她家的“买家秀”办得不错,很多忠实粉丝,买了新衣服后,立马穿上拍成照片,在那里面秀,并且仔仔细细告诉围观群众,这件衣服的细节哪里比较妥帖,哪里需要改进,怎么搭才最合适。

  闲来无聊,或者写单位报告写到将要烦躁崩溃的地步,就会奖赏性地打开“买家秀”,一个一个帖子逐一欣赏。

  有个女孩经常在那里面出现,短发,圆脸,平淡五官,矮身材——对她有好感,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形象跟她接近。但,我是断断不敢像她那样,勇敢穿上新衣服拍成照片给大家看的!所以,那种好感里,还带了“她做了我不敢做的事情”的佩服。不过,她的照片倒成了我购物的参照——原来,那件衣服实际穿上,是这个颜色这种样子!

  她发帖子很勤,看得出来,是个购物狂,并且每次店铺举办的其他互动活动也都积极参加。所以,跟着那些零零碎碎的帖子,我看到了——她的办公室,她的家,她出差去的国外小镇,她的爸爸妈妈,她的同事,还包括全面了解了她所在公司的洗手间——因为有些试衣照,她是在收到衣服后,迫不及待地第一时间跑到公司的洗手间,换上后自拍。

  她是夜猫子,经常深夜发帖,每个帖子后面还都很完美地配上一首歌。有天很晚了,她刚好发了新帖,我刚好打开来看,她那天配的歌是首老歌,南方二重唱的《我从南方来》。

  夜晚,怕打搅家人睡觉,音量开得很小,但还是清晰,两个女子的和声缓缓流出——如果你同样也从南方来,别沾都市的尘埃,这里的人们喜欢在脸上,涂着层层保护的色彩,理想被我们从南方带来,却只能往梦里塞……深夜,歌词击中人心的力量大约比白天更强烈些。第二天,在回家路上,迎面没有人的时候,我那五音不全的嗓子突然下意识哼起——如果你也从南方来……

  她买的衣服,有的我也买了。她有时还推荐另一些网店,我打开看,龇牙咧嘴笑,那些小店,也早已在我的收藏夹里。这该有多么奇妙,不同的城市,或许某天我们穿着相同的衣物,在同一天收到来自同一家店的包裹,在几乎差不多的上班时间不约而同逛进同一家网上小铺,在下班路上,都拐进街角新开的卖好玩家居用品的实体小店……不同的是,她把这些写出来了,而我默契地坐在显示屏前,仿佛看着生活在异乡的另一个我。

  还有一年,去开会,顺便游览五台山,夜宿山下的台怀小镇。

  很晚才下山,一群人在饭店用过闹哄哄的集体餐,再从饭店步行回住宿的快捷小旅馆。山里的夜,温度骤降,人很少,路修得好,但没什么车经过。人都是喜欢结伴寻求温暖的,很自然地,我和一个一起开会的年龄相仿的女孩,挽上胳膊,一起走着。

  经过两三家卖香火的小店,仍旧开着门,店里放着佛教音乐。唱诵得缓慢平和,悠扬动听,尤其在那深山环抱下,那异乡的凉风中,双脚踩着那不疾不徐的音乐行走,挽着的是刚认识的来自遥远东北的同伴,有一种不真实的恍惚感。

  我们一路絮絮叨叨,谈路上的见闻,谈各自的生活碎片,其他的人也如我们一样,结伴同行,三三两两。

  然后,那次会议结束之后,再没有见过,而后来我才想起,我们也并没有问彼此的姓名。

  那个清冷的异乡夜晚,一直存放在我的记忆里,循环唱诵着旋律重复的佛教音乐。那个曾把臂夜游台怀小镇彼此亲热地说着心里话的姑娘,现在,和我一样,都是中年人了吧,又过去了一些年,还好吧? (夏浆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