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敦煌》情境融入式演出项目建设大家谈

21.11.2014  12:24

  原标题:推动演出与市场紧密牵手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又见敦煌》情境融入式演出项目建设大家谈

   编者按  敦煌是文化圣地,敦煌也是旅游胜地。敦煌文化的挖掘与发展,离不开旅游的助力。敦煌旅游的繁荣与进步,离不开文化的内涵。这其中,需要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把二者捏合起来。我省准备打造的《又见敦煌》情境融入式演出,就是要让这只看不见的“手”轻轻挥动起来。作为我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领导小组确定立项的重大文艺和文化产业项目,作为敦煌国际旅游文化名城建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又见敦煌》情境融入式演出项目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

  11月3日,在《又见敦煌》情境融入式演出项目签约仪式上,各界人士从该项目的意义、作用、创排、剧场设计、投资等方面作了精彩发言。在此,我们整理并摘录有关内容,希望能给全省各地通过商业演出来吸引游客、利用市场化手段来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有所启迪,使文化产业的发展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促进文化、企业、金融融合打造敦煌“又见系列”品牌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

  甘肃抓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快两年了,在抓“一带、三区、十三板块”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在资源型产业形态里面探索,始终在寻找突破,包括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化和旅游融合、文化资源和文化内容生产融合,也包括文化和金融的融合,虽然这些突破尚待时日,但我们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探索。《又见敦煌》项目的签约,标志着我省在文化产业发展内容建设上的一个实质性突破,它带有里程碑的意义。

  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发展,对我国建设文化强国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讲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脉是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现在抓甘肃文化大省建设,抓内容建设,实际上是追踪、传承、再现我们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讲到,要重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概括成“五通”,包括政策、道路、贸易、货币相通,也包括民心相通。民心相通实际的媒介是人文交流、文化交流。丝绸之路经济带7000多公里,沿线几十个国家,30多亿人口,大概要占到地球的少半数。如果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能够得到弘扬、光大,那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沟通就会得到更好的认同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在时隔《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2年之后,又一次全局性地论述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文艺发展方针、政策、重大发展战略,厘清了文艺界存在的模糊认识,为我党新时期的文艺工作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就专业文艺、群众文艺,就为谁做文艺,怎么做文艺,就文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以及许多重大问题都作了非常科学、精彩的论述。

  《又见敦煌》这个项目恰好契合了新时期文艺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倡导,是甘肃省贯彻落实中央文艺工作方针政策的一个具体体现。我省抓文化大省建设,是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大的战略部署展开的,甘肃省是全国31个省份里历史最悠久、文化资源最丰厚、最具中华民族源头特征的一个区域。始祖文化、农耕文化、军事外交文化、宗教文化等许多都发祥在甘肃,我们的历史遗存丰度排在全国前五位。所以,在众多省份相互竞争的状况下,中央批准了甘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工作布局是“一带、三区、十三板块”,十三个板块中既有文物保护类型,也有公益文化类型,也有文化产业类型,《又见敦煌》是融合这三个类型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从文物保护,也就是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角度讲,《又见敦煌》会把敦煌这个文化遗产从某一个角度、某一个方面用现代艺术的方式进行再现,它本身就是传承,当然也包括创新。从公共文化服务的角度讲,这个演出有商业运作的成分,但它首先是一个公益文化类型的项目,是为当地老百姓、为全国人民、为世界的游客提供的一个服务性产品。从产业类型的角度讲,这个项目有政府政策支持,但主要通过市场运作,就是企业、文化、金融三者融合形成的一个典范的市场运作项目,它完全契合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这个大的战略格局。

  敦煌是迄今为止地球上人类文化遗存最丰富的地方,到目前为止,它有五项世界文化遗产,两项世界自然遗产,雅丹地貌现正在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申报下来同时就成为世界自然遗产,这在地球上是独一无二的。此外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类历史上以一个地区名字命名的国际性显学,就是敦煌学。敦煌学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仍然方兴未艾。敦煌的艺术包罗万象,敦煌的绘画是人类最早期的绘画之一,远远早于佛罗伦萨的绘画,也早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敦煌艺术之精美也是国际艺术界公认的,从敦煌学浩瀚的卷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哲学、天文学、宗教学、艺术学、军事学、经济学、建筑学等几乎所有人类研究的学科。所以,走进敦煌、了解敦煌、熟悉敦煌、表达敦煌、再现敦煌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

  我们做《又见敦煌》这个项目,是从艺术上选了一个角度再现敦煌,这弥补了我们多年来敦煌研究、敦煌艺术呈现上的一个空缺。过去,有人研究敦煌音乐(包括乐器)、研究敦煌古谱、研究敦煌壁画、研究敦煌宗教、研究敦煌典籍里所记载的社会历史,艺术呈现上有过电影、电视、动漫、书法、绘画、音乐、美术等,诸多艺术样式都呈现过敦煌,包括舞台剧,但是用它这种独一无二的,历史上见所未见的大型情境融入式演出再现敦煌是第一次。所以,它应该给我们自己、给我们的后代留下浓墨重彩的文化笔触。这个项目,有政府做大背景、做支撑,从规划、决策、政策保障、协调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在此基础上,企业、金融、文化三方合作形成一个合作整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衍生出千千万万种文化产品、文化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甘肃四库文化公司立足于甘肃搞建设,对甘肃文化有独到的理解,常年关注、跟踪、涉猎和文化相关的项目,并且做了大量的公益活动支持文化建设。将过去有些资源类项目投资形成的资金积累转向这次的文化项目,由此可看出他们的战略眼光。我国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明确支持的新产业方向,一是文化产业,一是旅游产业,一是体育产业。这三大产业国家明确提出,在最近几年内各达到GDP总量的5%以上,三项加起来就是达到全国GDP总量的15%。这些企业有这种敏感度,能够及时转产,转向文化产业,这是我们应该支持的。

  王潮歌女士和她的观印象艺术公司10多年前开始做印象系列,从《印象刘三姐》做起,到后来的《印象西湖》等一系列作品,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现在阳朔的《印象刘三姐》成为了当地旅游业的重要支撑,也是衡量阳朔旅游和现代服务业的一个晴雨表,演出至今长盛不衰。在此基础上,观印象公司不断创新,发展出“又见系列”,包括《又见平遥》《又见五台山》。《又见平遥》成为山西文化非常另类、创新、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一种参与式、互动式的新舞台呈现样式,是过去见所未见的。过去人们去平遥是逛古城,现在去平遥就去看《又见平遥》,这个软性新创造的文艺产品几乎在人们的心理市场份额上夺走了古城,这是它的巨大成功之处。我们期待着“又见系列”移植到敦煌,用敦煌的元素进一步创新,形成一个新的文艺品牌或者产品,我们也期待着将来人们去敦煌可以除了看莫高窟和鸣沙山·月牙泉,还一定要看《又见敦煌》,这就是我们请王潮歌女士来制作这个节目的初衷。王潮歌女士把思想和艺术、艺术和市场的关系梳理得清清楚楚,有格局、有专业水平、有责任担当,对社会责任、声誉看得比金钱重,这是值得称赞的。

  包商银行是一个很有实力的银行。我们请包商银行为这个项目在金融助力上做贡献,是因为包商银行从成立第一天起就按照市场规律运作,走市场化路子。它的服务对象和市场方向主要针对新市场、微小企业,有非常新的市场开拓理念。在金融产品、金融与文化融合、金融与科技融合、金融与管理结合,以及新观念、新技术、新科技、新生活等方面,包商银行都在不断创新,董事长李镇西博士本人很早就写了《文化金融导论》,他带领银行在文化产业领域做投融资,已经实践了好些年。希望包商银行能在具体项目上做一些金融型的支撑,在甘肃整体的文化产业发展上有些战略性的进入。市场是开放的,我们敞开双臂欢迎,会做好全方位的服务。

  以上说的这三者,结合起来可生万物,可成万事。接下来就是要抓落实。只能做好,不能做坏,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形成合力,共同把这个项目建成,在不久的将来为人们提供一场文化的盛宴。

  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甘肃四库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儿将

  谈起敦煌大家并不陌生,但真正了解敦煌的人其实很有限,敦煌是享誉全球的文化名城,被誉为“世界敦煌”、“人类敦煌”。201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批复甘肃省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平台,整体推进文化大省建设,敦煌因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国际文化影响力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建设,担负起促进敦煌文化现代复兴,打造文化产业集群的历史使命。

  2013年,甘肃四库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开始对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王潮歌导演的“又见系列”和“印象系列”进行考察,决定在敦煌引进王潮歌导演的“又见系列”品牌创排《又见敦煌》。王潮歌导演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总导演之一,她创拍的《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又见五台山》等“印象系列”和“又见系列”演出是每一个景点最吸引游客的项目。《又见敦煌》情境融入式演出的引进势必会助推敦煌,以及河西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乃至推动甘肃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敦煌继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之后又一张国际旅游名片。目前公司与王潮歌导演已达成合作意愿,计划投资6亿元打造《又见敦煌》情境融入式演出,全力助推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希望通过实施跨区域、跨行业合作,将《又见敦煌》项目打造好,为推动敦煌文化、甘肃文化走向大众、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作出贡献。《又见敦煌》项目必将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抒今人情怀向祖先致敬

  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总导演 王潮歌

  我一直在思考,要用什么方法展示敦煌文化?《又见敦煌》在什么时候跟大家见面?思维就像宇宙星空一样,各种星系在激烈碰撞。我接受了一个重托,这个重托有甘肃人民的,又有我们祖先的,好像他们在跟我说:你能不能跨越时间、跨越空间来到这里,把我们想说的跟后人传达一下。这份嘱托特别重,我特别害怕自己做不好,这既是一个荣誉,同时更是一份责任。这个世界上即将要诞生《又见敦煌》这样一个情境融入式演出,也是在这个时代向我们祖先的一次致敬。

  敦煌是一个被遗忘的地方,敦煌是一个被记起的地方,敦煌是一个一步步走向未来的地方,敦煌是一个非常神秘且让我们无数次惦念的地方。丝绸之路从历史绵延至今,延伸至异国他乡,它从很远的地方一步步走来,从我们的祖先走到我们的父辈,还将走到我们这里。我作为长在皇城脚下的北京人,通过“印象系列”和“又见系列”涉足过祖国许多名山大川,不同民族的不同文明,教会我要寻找我们这一代人的表达。翻开历史,看见飞天的造像,认真学习其中每一个字,学习每一个古朴表象传达出来的信息,同时追问自己,我们要在敦煌做什么?除了向它鞠躬致敬以外,一定要把我们今天的情怀表达出来。百年之后,我们的儿孙看见我们这一页,会肯定我们留下了我们这一辈人该有的印记,这才叫不辱使命!我们已经整装待发,要为敦煌文化做出我们的贡献。

  为项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内蒙古包商银行董事长 李镇西

  “一带一路”的战略设想,为甘肃省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为我们银行业金融创新和差异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特别是甘肃作为全国唯一获批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省份,为中国文化金融产业的加速推进和深度提升提供了历史性契机。千年敦煌作为丝路的咽喉和河西的文化枢纽享誉世界,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版图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抓住敦煌某种意义上就抓住了中华文明的心魂和血脉。金融是配置资源最为有效的工具,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金融这个经济引擎和发动机。包商银行以打造最好的全面金融服务集成商为己任,围绕衣食住行展开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和创新,力图通过金融的力量重塑全新生活,利用新科技、互联网,通过产融结合和投融结合的全新金融理念创造新的金融模式和产业生态,从而实现新知识、新科技、新经济、新金融核心生活。只有通过新金融的理念对文化产业进行整合提升和重构,文化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才能得到全面合理解决,文化产业才能大发展大繁荣。敦煌和甘肃要发展,文化产业是得天独厚的资源,文化和金融必须齐头并进、集成创新。作为中国文化金融的倡导者和先行者,包商银行责无旁贷。就《又见敦煌》这一项目而言,我们可以通过产融结合、投融结合的方式为项目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总之,甘肃文化金融的发展已经驶入快车道,为文化产业发展成为甘肃省支柱型产业打下坚实基础。包商银行可以与甘肃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体育产业进行更具创造性、前瞻性的全方位、宽领域和长时段战略合作,通过文化地产、影视文化基金、文化产业联盟等合作方式进行产业整合。中国未来的城镇化进程中会兴起许多以文化产业为支柱的特色化城镇,我们在欧洲、以色列考察过许多艺术城镇,这些城镇各有主题、各有特色,激发了我们发展文化金融的很多灵感。包商银行设想围绕河西走廊,推动打造艺术小镇,促进当地文化艺术经济发展。如若能实现这一设想,不仅是包商银行的巨大荣誉,也是甘肃人民的福祉。

  为敦煌再添文化标志性项目

  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董事长 朱小地

  作为一个项目建筑师,我面对着挑战。首先,全景融入式演出不是一个由传统演出方式表达的演出形式,它完全依靠把观众带入到剧情里面,不仅是视觉、听觉体验,更是一种全新的情境体验式的演出形式。建筑不仅仅是完成一个维护结构,实际上也是演出的一个延伸、铺垫,让观众在行走的过程中,在进入剧场之后、离开剧场之前能感受到演出带给观众的全新体验。这个设计要考虑敦煌整个大背景,也要考虑具体项目。目前,项目场地一共有39万平方米,这为建筑提供了设计上的可能性,包括地面、坑下面的空间。我们将通过多层次演绎,通过敦煌莫高窟的岩壁、石窟、壁画等文化元素,通过交融式空间的处理,围绕《又见敦煌》主题,给观众、给游客一个全新的体验。我们会加倍努力,希望这个项目的建成能为敦煌再添一个文化标志性项目。

  打造敦煌文化旅游新热点

  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 詹顺舟

  有位人士说过这样一句话,“敦煌的伟大怎么说都不为过,只是我们没有看到它的伟大”。听后令人为之动容。观印象团队和王潮歌导演洞察到了敦煌的伟大,以大担当、大胸怀、大手笔,致力于通过打造《又见敦煌》这一精品力作,将敦煌文化在今时、今世惊变演绎,让更多人感知敦煌的伟大。

  当前,敦煌正在按照甘肃省委、省政府主持编制并审查批准的《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规划纲要》,朝着打造文化圣殿、人类敦煌的目标定位,加快推进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又见敦煌》情境融入式演出项目完全契合我们在名城建设上所遵循的“内容为王”原则和分众化、融合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径,必将成为敦煌破解“旅长游短”问题的切入点,成为敦煌文化旅游的新热点,成为中外游客感知敦煌的兴奋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印象系列”和“又见系列”在全国众多的文化名城、旅游胜地都取得了既叫好又叫座的巨大成功,我们坚信在敦煌文化的滋养下,有四库公司打底,有包商银行支持,有王潮歌导演扛鼎,《又见敦煌》一定会是既不趋利媚俗,又不远离市场的优秀作品,一定会与《丝路花雨》《大梦敦煌》并列于中华文化艺术的芬芳园地。我们对敦煌的文化之美、自然之美始终充满着崇敬和自信,一度对有着“印象系列”、“又见系列”的桂林、丽江、平遥等城市羡慕不已。如今,“又见系列”终于将落户敦煌,这无疑是敦煌的盛事、喜事。敦煌市委、市政府将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优质服务、优惠政策和优厚支持,全力以赴确保《又见敦煌》如期与中外游客和各界朋友见面。

  敦煌,既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库,也是催生文化产业的博大基因库,只要用资本、科技、创意来孵化,就一定能够重生和大放异彩。

  提供最佳服务营造最优环境

  酒泉市委副书记、市长 都伟

  酒泉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是敦煌艺术的故乡,现代航天的摇篮,新中国石油工业和核工业的发祥地,也是国家规划建设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酒泉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悠扬厚重的丝路文化、栩栩如生的壁画雕塑、雄伟壮观的古城遗址、神奇瑰丽的自然景观向世人展示了西部酒泉的独特魅力。酒泉已经成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旅游品牌魅力城市、中国西部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旅游胜地和最具人气的西部名城。特别是敦煌文化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和三大宗教交汇融合的结晶,是中外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宣传部等部门的全力帮助下,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作为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首位工程,正在加速推进。甘肃四库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抢抓机遇,立足敦煌文化资源福地,注巨资,引名家,与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和包商银行强强联手,联营合作,创意编导大型情境融入式演出《又见敦煌》,必将对酒泉文化的深度开发、文化旅游的加快融合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为使《又见敦煌》剧目创作顺利实施,我们将全力支持、倾心服务。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我们将指定专人专题协调,专门服务,全力保障剧目创作顺利进行。

  二是提供最佳服务。我们将强化服务意识,在项目建设和剧目创作的用地、用水、用电、用人等方面提供保障,为剧目创作畅通绿色通道。

  三是营造最优环境。我们将加强项目宣传,营造关心剧目创排、支持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同时及时听取项目业主对投资环境方面的意见建议,为项目落地创造最优越、最舒心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