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院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反渎工作

28.01.2015  17:17

        近年来,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泾川县院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职能作用,结合全县实际,突出办案重点,多措施加大查办渎职侵权案件工作力度,实现了办案规模和质量的协调发展,进一步维护了法律的尊严。2011年以来共受理渎职侵权案件线索9件16人,立案侦查9件15人,其中特大案件3件4人,所立案件均被法院作出有罪判决,2011、2012、2013年在省院绩效考评中分列全省第4、第15、第12位,实现了反渎工作持续创新发展。
        一是实行侦查一体机制,部门协作配合保障办案力量。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支持反渎工作。县院党组十分重视反渎办案工作,经常研究分析反渎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存在的困难问题,不断强化领导和办案保障。在办案中,检察长、主管副检察长亲临一线,靠前指挥,充分发挥决策和后盾作用,积极排除外界干扰,鼓舞干警办案信心,有力地促进了办案进程。二是实行侦查一体化。针对反渎部门人员短缺,侦查力量不足的现状,充分挖掘整合侦查资源,坚持反渎与反贪并重,优化组合办案力量,实行侦查一体化办案机制,成立由反渎、反贪、预防、控申等部门干警组成职务犯罪侦查小组,统一由分管副检察长指挥,科室和干警之间紧密协作配合,形成“大办案”、“大自侦”的工作格局,发挥了联合作战的最大功效。三是实行部门协作化。在侦查过程中,侦监、公诉部门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帮助分析案情,提出收集固定证据的意见建议,保证了办案质量;法警部门全程参与看管、提讯、搜查等工作,有力地保障办案安全;技术部门对讯问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提供必须的技术支持,保证了规范执法;后勤部门在车辆、经费等方面全力支撑,保证办案工作高效运转。多部门的协作配合既提高了办案效率,也有效化解了警力不足的问题,为案件的顺利查办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多视角拓展线索,深挖串案窝案破解案源瓶颈。一是建立网络搜索平台。通过对互联网站、微博、论坛、贴吧等反映泾川社情民意信息、舆论的搜集,筛选可能有职务犯罪线索的资料供案件线索管理部门分析、研判。如2013年7月,该院在甘肃纠风网发现一篇题为“乡党委书记公车私用造成三死一重伤半年了政府领导至今没有给一个说法”的帖子,经初查,立案查办了乡镇领导干部滥用职权案1件2人,收到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二是建立多部门信息共享平台。通过与纪委、县委政法委、公安、法院、司法、信访等多个行政和执法执纪部门建立线索移送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情况通报会,制定案件线索移交的规范制度,使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得到及时移送。三是建立社情信息平台。在县直部门、乡镇、村组设立检察联络室收集社情民意,定期到乡镇、社区主动调查、了解、收集职务犯罪线索。同时树立一线索多案件的“关联意识”,有效扩大了案件查办效果,实现了线索价值最大化。
        三是始终突出办案重点,全面收集证据确保案件质量。一是准确选择突破口。针对不同案件的情况,县院认真分析,将案件突破口的选择放在首要地位,精心谋划,集中兵力,全力突破,收到较好的效果。二是充分运用侦查谋略,缜密细致开展侦查。在办案过程中,县院把办案人员分为二个小组,外围调查取证组、集中询(讯)问组,兵分两路同时开展工作。外围调查取证组根据案件的需要详细制定调查方案及计划,围绕成案的证据链条要求,逐一排查各个证据组成细节,确保案件证据链条完整可靠。集中询(讯)问组则根据涉案人员的具体情况、身份、家庭状况、社会经历等因素因人而异制定周密的询(讯)问计划,做到有的放矢。三是以证据为核心,全面收集固定证据。侦查人员围绕证据的收集、固定、保全、运用,从涉案人员履行职责所必须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文件、规定入手,从中查找违背职责的相关证据;针对一些案件会计账册不健全、虚假账户代领补助、证据分散等情况,侦查人员在收集相关证据后及时委托上级院技术部门进行鉴定,从而固定了证据,有利于案件的侦破。
        四是紧盯办案安全责任,各方齐抓共管保障办案安全。一是狠抓办案安全教育,将其融入到具体工作中。加大安全意识教育,不断提高干警思想认识,增强安全意识,要求办案干警要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办案安全无小事”的思想,始终把办案安全教育贯穿于办案的始终,形成依法、规范、文明办案以及严防办案安全事故的良好风气,使法律规定和制度要求变成广大干警的自觉行动,使每个干警自觉做到居安思危,养成主动防范的预警意识。二是实行领导责任追究制,健全完善办案安全预防体系。院党组与反渎部门及干警逐层签订《办案安全责任书》,将办案安全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切实增强办案干警执法安全意识。三是扎实履行各项办案安全制度,为办案保驾护航。同时,所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预先制定一套初查、侦查安全预案,根据实际情况,明确预防和处置原则,合理部署警力,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杜绝了安全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