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9张脱贫“方子”的背后 ——民乐县探索插花型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路子
贫困户:孔维琴,7口人。
致贫原因:缺致富技术、无启动资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计划:
1.劳动力培训支持计划——孔维琴和丈夫参加民乐县特色产业发展培训,学会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2.产业培育支持计划——帮助加入高原夏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10亩土地种植高原夏菜。
3.小额信贷支持计划——协调精准扶贫贷款5万元,贴息三年。
脱贫目标:2016年底人均年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
在民乐县南古镇马蹄村的孔维琴家里,有一张这样的表格,不仅详细地记录着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而且列出了脱贫的办法与目标。
“这是政府给我们家脱贫的‘方子’。”孔维琴的丈夫形象地说。
在民乐县,像这样的“方子”一共有1089张。
这些“方子”的背后,正是民乐县对插花型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模式的一种积极探索。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2014年调研民乐扶贫工作时,就明确要求要以改革的思维、创新的办法、市场的机制推进和提升扶贫攻坚,探索更多可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扶贫模式和经验。按照这一要求,一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指导下,民乐县把做好插花型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工作作为最大任务,集中精力扶贫攻坚,所取得的成绩都从贫困群众身上体现了出来。
“政府帮我协调了贷款,落实了补助政策,我自己只拿了一万七就把蔬菜大棚给建起来了,这样既能在家门口赚钱,还能照顾一家老小。”就在不久前,民乐县新天镇太平村贫困群众郑良云拿到了贷款,建起了塑料大棚,开始种植反季节双孢菇。郑良云不再去外面四处打工,结束了漂泊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他的心里,充满了脱贫致富的信心。这一根本性的变化,都源于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
精准“诊断”,不漏一人
贫困就像一场疾病。
是什么病,就应该吃什么药。
精准扶贫就是这样。先确定哪些人是贫困人口,再找准致贫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特别是插花型扶贫地区开展精准扶贫需要更加精准,一定要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什么叫精准?我认为简单地讲,就是先把贫困户精确地定位,然后针对每一户贫困的原因,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脱贫计划,并且按照时间节点务实推进。”民乐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对精准扶贫有着深刻的认识。
怎样才能做到对象精准无误?民乐县在多年插花型扶贫的基础上,对全县每一乡、每一村、每一户群众进行了一次拉网式、不留死角的摸底。
为了数据真实、准确、公正,对每一个贫困村、每一户贫困户都进行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确保每一个精准扶贫的对象都是真正的贫困户。
最终,民乐县从最偏远、最贫困、最落后的19个贫困村,精准地确定了1089户4173名贫困人口,开展精准扶贫。
这一目标确定后,民乐县立即选派98名干部组成了19个驻村帮扶工作队,进村入户开展帮扶。同时协调市县31名联系领导、141个联村单位、1089名联户干部集中帮扶19个贫困村,选派19名市县“墩苗计划”优秀年轻干部到19个村任职,逐村逐户制定扶贫攻坚具体方案和脱贫计划,并为贫困户建档立卡,明确目标任务和帮扶责任人,确定“时间表”,张贴“作战图”,全面推行“挂图作战”,聚集目标任务,精准发力,合力攻坚。
走进顺化乡青松村村委会,打开装订整齐的贫困户登记表,贫困户的家庭人员、致贫原因、主要收入来源、享受社会保障以及各类补贴等情况,准确详实,一目了然。顺化乡党委副书记韩克明说:“上面登记的贫困户,都是由乡镇和帮扶单位干部逐一入户,面对面登记核实并经过公示确定的,确保了贫困户信息的准确无误。”
对症“开方”,一户一策
看准了病根,才能对症下药。
在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面对1089户贫困户,民乐县为每一户都开出了符合家庭情况的“方子”,并且明确了具体的操作方式和步骤。
针对家里有病人,因高额的治疗费用而致贫的贫困户,就立即协调将大病保险、大病救助等政策用到病人身上,使其家庭不再承受医疗负担,腾出手来用在脱贫致富上。
针对家里有上高中和大学学生的贫困户,就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1+17”精准扶贫政策,积极帮助协调贴息助学贷款,直到学生毕业。
针对家里没有任何劳动力,并且以后也没有可能再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就将低保等政策落到实处,通过政策兜底,让贫困户的政策性收入达到贫困线以上。
针对有劳动力、有致富愿望,但是没有技术、缺乏本钱的贫困户,怎么办?“通过对1089户贫困户的综合分析,有大部分都是属于这种情况。”民乐县农办主任勾兴说。
立足这一实际,民乐县委县政府作出决策——突出产业,斩断“穷根”摘“穷帽”。
只有贫困村的产业发展起来了,贫困户的“穷根子”才能彻底拔掉。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民乐县坚持把贫困村产业培育和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工程,打响了产业扶贫的“攻坚战”。
今年,民乐县19个贫困村种植马铃薯5700亩、中药材5130亩、高原夏菜4700亩、紫皮大蒜570亩、优质饲草11500亩,新建食用菌大棚519座,特色种植面积占到总播种面积的60%以上,贫困户来自特色种植业和设施农业的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2000元以上。
围绕“家家种草、户户养畜、村有草场、乡有市场、县有工厂”的草畜产业发展新格局,促进标准化养殖小区与散户养殖同步发展,积极培育贫困村规模养殖户,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4个,养殖暖棚1979间,贫困户来自畜牧业的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2200元以上。扶持壮大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带动和提升贫困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培育发展种养大户223家、家庭农场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5个、农业企业5个,实现了19个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全覆盖。
点与面结合,加快全面小康进程
1089户贫困户是扶贫的重心,但这只是扶贫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点”,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让每一个人都过上小康生活才是“面”的核心。正是看清了这一点,民乐县坚持点与面的结合,统筹协调推进,紧盯小康目标,加快发展步伐。群众普遍反映出的期盼是什么,就解决什么问题。
民乐县农办主任勾兴说:“通过走访了解,群众对道路硬化、饮水安全、住房条件、教育医疗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最为迫切、最为关心。”
为此,民乐县坚持把完善贫困村道路、饮水、住房等基础设施作为扶贫开发的首位,加大资金投入,统筹推进贫困片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19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
目前,全县19个贫困村共硬化通村道路9.87公里、村内巷道7.05公里;修建渠道6.8公里;改造人饮工程管道46.7公里,修建入户设施620套,改造自来水户井410户;改造农村电网1公里,架设30千瓦变压器2台;改造农村危旧房71户、313间,门面改造3186户、86062米。
为7所贫困村幼儿园改建幼儿寝室、购置幼儿用床;新建文化广场11个,村文化室3个,并配套了健身器材及设施。
同时,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大绿化美化力度,栽植各类苗木9.7万株,积极探索贫困村“有房无人”危旧房改造模式,不断改善村容村貌,着力打造靓丽整洁、宜居优美的美丽乡村,促进贫困村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齐头并进。(记者白德斌 通讯员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