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在2014年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专家培训会上的讲话
甘肃省教育厅总督学 李晶
(2014年6月10日)
各位督导专家、同志们:
为全面迎接国家对全省2013年度和2014年度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认定,按省教育厅和省政府教育督导团的安排部署,在去年完成10个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区验收基础上,此时段开展对2014年度甘肃省10个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的督评验收工作,并召开这次会议进行工作部署。这既是省教育厅行为,也是“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行为,办公室内设的综合组、规划组、保障组、督评组和办学条件项目组均派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体现了省上通过督评验收的方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通过“改薄”项目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一盘棋的思想。会议开得很及时,很有必要。今天,在各位督评专家启程之际,我代表省教育厅和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对本次督评工作提出几点要求。
一、 开展督评验收工作的基础
1、重视程度:开展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是我省2011年完成“两基”国家验收后全省上下抓教育工作的一件大事。省委省政府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并且将其作为首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省教育厅的一项基本要求。教育厅党组和厅主要领导也对这项工作从教育督导工作角度提出过明确要求,将其作为当前教育督导工作的一件头等大事进行安排部署。一是近两年来,尤其是今年上半年,省教育厅从年初全省教育工作会到刚不久结束的全省教育局长工作会,都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大会讲小会议;二是建立教育厅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职能处室分工负责制,将2013年度和2014年度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20个达标县(区)分年度进行分片包干开展工作协调和抓督促落实;三是由主管省长牵头,省政府督查室和省教育厅组成工作组,协调有关部门,全力做好了迎接国务院办公厅督查甘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配合准备工作,得到了国家督查组的初步肯定。
2、设立机构:今年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甘肃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方案》要求,5月12日成立了“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贯彻落实省政府与各市(州)政府签订的《甘肃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书》,扎实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全力实施我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从而将这项工作从省级层面设立专门机构通过专门的项目得到了支持和有效拉动。
3、督导助力:在2011年全省“两基”完成后,全省教育督导系统未雨绸缪,从2012年省政府与国家教育部签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书》起,率先在2012年底召开了全省教育督导工作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并以省政府名义发布了《甘肃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也相继配套印发了《甘肃省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细则》、《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督导评估实施办法》、《甘肃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众满意度调查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从2012年9月赴川陕津苏四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考察,到2013年6月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临泽现场会;从对2013年度首批10个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达标迎评县培训,到组织2013-2014年度迎评20县区教育局长督导主任赴成都邯郸两地均衡达标县学习;从邀请国家督导办领导和江苏均衡发展先进县区教育局长讲学,到对迎评县区均衡发展数据反复审定;从对重点问题地区均衡发展“市长约谈”,到实施“整改通报”和“进度周报”制度;从利用第三方进行公众满意度测评,到开展长达半年的均衡发展专项督导。这些,无不凝结着教育督导战线同志们辛勤耕耘的汗水,他们真正承担着甘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助推器作用,而且是不可替代的。这些,都为我们今天各位专家开展2014年度10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评验收工作起到了坚强后盾、保驾护航的基础作用。
二、当前督评验收面临的工作压力
首先,是“发展水平不足”的问题。甘肃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在2011年全国“两基”验收的最后四个省份中是发展条件较差的,我们实现“两基”的水平也是相对较低的。同样,在这样一个基础条件下进行均衡发展的推进,进行标准化建设,相比较而言难度也是不小的。对此,发展水平不足的压力将困扰着我们决心的下定和客观的评价。
其次,是“领导重视不一”的问题。据我们的了解,今年迎评的这10 个县,当地政府领导对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认识不尽一致。在那些发展理念先进的县区,不断加大对人民满意教育的支持力度,以民生项目超前加快教育发展的投入步伐,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的建设和学校内涵发展质量积极向国内先进水平接轨。而有的领导仍以“两基”的概念抓教育,有的领导认为“两基”后教育投入可缓一步,多投向经济建设领域促促发展。使得个别迎评县区的学校仍然使用D级危房,实验室还在板房里。
再次,是“推进举措不强”的问题。有的迎评县区,没有提前谋划,年报数据不加科学审核,达标学校的比率不能保证100%和校际间均衡度偏低,超大班额和超小班额的学校缺乏合理的结构调整,择校现象得不到有效治理,教师流动机制不畅等等。特别是当省督导办审核反馈问题后,县区政府没有整改举措的行为,使得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及时的解决。从省级层面推进乏力,缺少奖补激励机制的有力支撑,使得基层推进工作有畏难情绪。
第四,是“发展程度不齐”的问题。由于上述问题的客观存在,从今年迎评10县区中,发展呈显出三种态势:一类是积极创造条件优先发展创均衡,齐心协力地促进本地区教育向现代化目标挺进,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高;一类是不重视教育转型和标准化建设,对均衡发展概念模糊,只以眼前的学校升学率说事,群众连基本满意度都达不到;第三类处于二者之间,尽管决心不小,但问题不少,虽投入不小,但人均办学条件受空间限制改善达标办法不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影响治理水平的发挥。
三、正确把握迎评县区推进均衡发展的行为方式
一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照国家和省上的相关标准,努力设法在县域义务教育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抢踏快车道”,主动寻求突破。主要“看水平”。
二是体制和机制的保障。仅靠教育部门不行,要以县区党委政府行为,通过理顺体制机制,依靠各相关部门齐心协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有效配置资源,来解决发展中的具体问题。主要“看突破”。
三是教育系统全体的共识。要通过有力的号召,调动起县域内各级各类学校、各级教育管理人员和教职员工全体的才智和信心,凝心聚气,舍己为公,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追求人民满意教育,同甘苦、成共识,主动寻求资源交流和配置。主要“看担当”。
四是各级领导的决心。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要看政府领导是否下定决心,集中力量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让人们鲜明地感觉到领导意志是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主要“看持续”。
四、督评验收工作需把握的重要环节
一是对症下药。能正确把握县域内教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与县级政府针对问题采取得力措施间的关系。
二是妥用数据。能正确处理事业统计年报和教育现状的关系。
三是把握关键。能正确把握数据审定、现场测定、社会衡定三个关键环节的有效结合。
四是做好反馈。把握好有位(科学定位)、有力(指向清晰)、有度(评价准确)、有效(确保整改)。
五、 对督评验收专家工作的目标要求
在2014年度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评验收工作中,希望我们的专家要做到:
1、督查不松、佐证不弱。要求督查关注细节,把握全面,明查暗访,尽量多“导”;要求提供的佐证材料要货真价实,严谨科学,符合逻辑,凡立必用。
2、标准不降、数据不差。严格执行达标要求,宁高勿低,不留空项;所核数据要准确无误,真实有效,符合逻辑关系。
3、指标不漏、程序不减。各项指标要一一核对,定性定量把握准确客观,所有程序必须规范完整,紧张严肃。
4、亮点不薄、问题不假。关注帮助和发掘提炼学校特色及典型,特别是积淀深厚、特色鲜明、省内外领先的做法;同时,对发现的问题豪不姑息,明确指点,力求整改。
5、纪律上要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家督导办关于评估验收“十不准”,做到队伍过硬、行为过硬、结论过硬。督导评估结果要经得起人民群众追求满意教育的考验,专家组工作作风要经得起受评县区和社会各界的考验,工作质量要经得起国家督导办认定的考验。
(厅督导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