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厦门开展对口帮扶临夏五周年之际:谱写东西协作新篇章

29.01.2016  09:06

    原标题:谱写东西协作新篇章 ——写在厦门市开展对口帮扶临夏州五周年之际

  厦门在哪里?

  一年多前,要是有人问63岁的临夏州回族群众高合比卜,他纯粹说不上来。现在,高合比卜知道,这个美丽的海岛,在祖国很远的南方。正是有了来自那里的帮助,这个冬天来临之前,他才告别破烂不堪的旧屋,搬进了温暖如春的新家。

  临夏在哪里?

  去年5月,得知自己挂职临夏州副州长时,43岁的厦门市集美区副区长连坤明脑海里对这个地名真没概念。如今,他平日操心最多的,却是怎样让厦门更多的爱心汇聚到中国西部这片贫困的土地,让像高合比卜这样的贫困户放飞被苦日子束缚的梦想。

  厦门,临夏。千里之遥的两地,之所以从陌生到熟悉,缘于2010年7月,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安排,福建省厦门市对口帮扶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

  从那时起,大海之滨的厦门,跨过万水千山,将越来越多的资金、项目、技术以及东部发达地区的理念,注入到黄河之畔的临夏。

  民生为先,温暖人心

  外面一下雨,75岁的临夏县漠泥沟乡姬家村村民马夕力木,就不敢在自家的房子待了。这5间旧土坯房,到处漏雨。虽然前两年,村里人帮着在房顶上架了层铁皮,可还是无济于事。再说,好多木椽都烂掉了。

  去年,由于厦门帮扶资金的注入,三面环山的姬家村实施了易地搬迁项目,拔地而起的一排排院落,整齐划一;精心铺就的一条条道路,干净平展。马夕力木和村里其他45户贫困户,从深山沟里搬了出来。

  “做梦都想不到,现在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刮风下雨,再不担心了。你看,还能用上太阳能热水器,洗上热水澡。”他激动地说。

  名不见经传的姬家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春夏之季,脚下清澈见底的大石头河,与漫山遍野开满鲜花的崖坡山、葱花岭,相互映衬,令人心醉。游客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姬家村的变化,只是厦门、临夏对口扶贫协作的一个缩影。2010年以来,厦门市从最初的一年200万元援助资金,增加到2015年的4150万元。5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097亿元。

  伴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步伐,厦门市与临夏州的对口帮扶,也从市州之间,向区县之间进一步延伸。临夏州的七个县分别与厦门市的思明、湖里、集美、同安、海沧、翔安及火炬高新区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海沧区与积石山县甚至把对口协作延伸到街道与乡镇层面。 (转7版)

  (接1版)

  将帮扶资源,重点向最贫困的基层、最偏僻的乡村倾斜;让帮扶项目进村入户,解决困难群众衣食住行“最急需”的方面,让更多的群众有获得感。改善和保障民生,始终被厦门市放在对口支援工作的首要位置。

  广河县三甲集镇康家村,位于奔流不息的广通河边。以前,村里400多户村民,不论是赶集、打工,还是孩子上中学,都得绕道到村子最东边的五户大桥,才能到达对岸的镇子。

  去年,厦门市火炬高新区援助了300万元,在广通河上新建了一座大桥,将村里人一下子拉到了繁华的集市旁边。“原先,孩子上学,骑自行车得三四十分钟,现在,桥对面就是三甲集中学,走路也就是七八分钟。”村支书马国华告诉记者。

  因为厦门市别称“鹭岛”,村里人亲切地将这座大桥命名为“鹭岛大桥”。

  2014、2015这两年,厦门市将帮扶资金源源不断地投入到积石山县吹麻滩镇修建“海沧桥”,投入到东乡县大树乡黄家村硬化村社道路上……

  一座座桥梁、一条条道路,不仅方便了临夏人的出行,而且让临夏州各族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真切体会到了厦门人的真切关爱,架起了厦门人与临夏人的连心桥、连心路。

  立足长远,重在“造血

  在临夏州,现在不仅有以“鹭岛”命名的大桥,还有以“鹭岛”命名的幼儿园。

  扶贫先扶智,梦想飞更远。在厦门人看来,贫困是物质的贫乏,但归根结底是知识和技能的缺乏。教育不扶贫,难有真脱贫。

  当厦门市开始支援这个西部内陆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时,他们便与临夏州商定,将2010年援助的200万元,以及2011年援助的600万元,合起来使用,在积石山县县城修建一所幼儿园。

  如今,这所能容纳450名学生的“鹭岛幼儿园”,成了积石山县一道亮丽的风景。走进教学楼,迎面看到一幅图画。画中,在蔚蓝色的大海上,一座座小岛若隐若现;蓝天白云间,一只只白鹭展翅翱翔……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5年来,厦门市不断加大支援力度,鼎力帮助临夏州补齐乡村教育短板。

  临夏市鹭岛实验幼儿园,以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校园环境,一流的硬件设施,成为临夏州示范幼儿园和全州幼儿教师培训基地。

  随后,临夏州又充分利用厦门市的援助,新建临夏中学综合教学楼,新建临夏州特殊教育学校教学楼,新建积石山县铺川乡湫池小学教学楼……

  眼下,在广河县三甲集镇康家村,又一座“鹭岛幼儿园”正在修建中。现在,在临夏州,共有6所以“鹭岛”命名的幼儿园。临夏人民以这种特有的方式,诉说着对厦门人民的真诚感激,铭记着厦门人民的深情厚谊。

  5年来,厦门市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立足临夏需求、发挥当地特色,坚持“硬件”与“软件”、“输血”与“造血”相结合。

  康乐县附城镇磨羌村,人均不足一亩地,大多还是山地,如何脱贫致富奔小康?多少年来,村里很多人都想扩大养殖规模,可一来没钱,只能小打小闹;二来羊养多了,也没处圈。

  在厦门市的帮扶下,村里如今建起了养殖小区,村民养羊有地方了。2015年12月16日,村民马得华和其他贫困户欣喜地发现,他们的“一折统”存折上,打进了2.5万元的资金。依靠这笔来自厦门市的帮扶,马得华添了25只羊。“现在,我有40只羊了,规模一上去,今年至少收入2万元。”他给记者扳着指头算着账。

  “小蜜蜂本事大,三十里外采野花,勤酿蜜浆赛仙药,真心送给厦门人。”在临夏县漠泥沟乡姬家村,如今用厦门帮扶资金培育的养蜂产业实验成功,村民马拜克感激地用花儿唱出了当地群众的心里话。

  交流交往,携手共进

  滔滔黄河水,悠悠鹭岛情。

  厦门—临夏东西协作和对口帮扶,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深情关怀,离不开福建省和甘肃省的高度重视。

  双方合作交流序幕一经拉开,2011年3月初,省委副书记欧阳坚便率领临夏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到厦门考察。当年3月10日,厦门临夏两地签订了对口协作协议。

  2012年8月8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率团前往厦门,与福建省委省政府领导,一同出席厦门市·临夏回族自治州深化东西协作和对口交流工作座谈会。双方交流两地对口协作情况,并签署了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协议。

  2014年10月11日,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王蒙徽率党政代表团前来临夏开展协作交流工作。

  随着双方像“走亲戚”一样互动互访,厦门市和临夏州采取多种形式、在多个领域、多层次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从资金项目的扶持,到干部挂职锻炼;从教师培训,到中小学生互动;从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培训,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人才培训……

  临夏州数次派20多名干部到厦门市直部门和各区挂职。跳出临夏看临夏,在厦门难得的锻炼,让这些挂职干部获得了许多不一样的收获,给临夏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宝贵经验。

  2015年5月,厦门市委向临夏州派出了由连坤明等4名同志组成的工作小组,开展东西扶贫协作挂职工作。多半年来,厦门市赴临夏州挂职小组肩负厦门人民重托,深入贫困村,走访贫困户,千方百计争取帮扶项目资金,探索东西协作新模式。他们不但在招商引资、干部培训、劳务协作、智力支持等方面下工夫,也积极推动临夏的特色产品、民族文化、经商务工在厦门闯出新天地。

  如今,在厦门,临夏籍务工经商人员子女就近上学优先照顾。黄河楼、东方宫……这些临夏人经营的“高大上”的清真餐厅,出现在厦门街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福建省,有2万多名临夏人长年务工经商。

  从单向的对口援助,走向双向交流、双赢发展。厦门—临夏东西协作对口帮扶,不仅带来脱贫的资金、技术,更带来致富的理念、思路,而这,必将给临夏州脱贫致富路上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

  记者宋振峰 邹海林

( 编辑: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