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厦大女教授公开信炮轰校长就餐特权的几点质疑

10.07.2014  12:48

  因教工食堂给晚到的校长单独留了饭菜,厦大女教授发公开信炮轰校长就餐特权。信中说:“中午12点10分,教工食堂几乎没有东西了,但你出现时,服务员立即端出菜来,厨师也出来招呼”。信中还说,“在政府官员面前,作为校长的你低头哈腰,谄媚取上、丧失独立人格;在教授们面前,你高高在上不可一世,把老师当成农民工,论文指标化,职称名利化,教学标准化,急功近利、鼓励学术腐败……” (7月8日新京报)

  厦大这位女教授通过公开信的方式指出校长在用餐时享用特权和学校其他方面的一些问题。这是个人的自由,人们也乐见打破各种潜规则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但这种炮轰方式和信中所言内容恐怕值得商榷。

  首先,信中说,“厦大几年来盛传在教工餐厅就餐要选择二个时段,一是刚开饭时,二是校长来吃饭时。”从这种话中判断,校长到餐厅吃饭时,不可能是他一个人去吃饭,可能有一批教职工。这时,服务员端出菜来,为校长和其他教职工打菜。这么多人都在打饭菜,校长怎么知道是专为他留的呢?而就在校长和其他教职工都在吃饭时,这位女教授对校长当面进行责问,校长肯定是感到莫名其妙。难得碰到这样的场面,当然不知所措,有些脸红了。校长这时选择不作声是正确的,总不可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跟一个女教授为吃饭争吵一场吧?校长脾气好为人师表不愿吵架难道也有错?再说,女教授在信中也明确地说,“教工餐厅这样的做法可能并非你的本意”。说明这位女教授也知道不是校长让食堂这样的做的,所以在明知的情况下,还顾意拿别人不知情的东西进行“炮轰“,就有点不应该了,或者说不近人情了。如果一个女教授连最起码的人情、礼仪也不顾及,在食堂当着学生的面以“传闻”和自己偶尔遇见的事来无端指责校长,能说是一个合格的会计系教师吗?这位女副教授,不仅需要补课统计学专业知识与科学调查实事求是的态度,另外还需要加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再者,就算是校长让食堂留了菜,这也不足为怪。因为留的不是什么“特殊菜”“特权菜”,食堂也不是为校长一个人开的小灶,而且是校长自己掏钱刷卡买的给所有教职工准备的饭菜。事实上,校长工作千头万绪,到食堂吃饭的时间不能相对固定,即便是校长打招呼让食堂留纷饭菜,也都是有啥留啥,这说得上是搞什么特权吗?信中说这“侵犯教职工的权益”更不知从何谈起,难道校长就不是学校的一员?就算是普通教职工,如果有事,事前跟食堂打一声招呼,留点饭菜,相信食堂也会愿意帮这个忙的。因此,女教授信中说“你错在心安理得的接受了下属的溜须拍马和侵犯教工权益的做法,对此你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读者从中看见的,只能是这位女教授的片面、夸张和无理取闹。

  另外,公开信还说,“‘校长就餐特权’这件事,反映了厦大官本位的严重程度和对老师人格尊严的践踏”,这显然有点言过其实了。信中还说,“在政府官员面前,作为校长的你低头哈腰,谄媚取上、丧失独立人格;在教授们面前,你高高在上不可一世,把老师当成农民工,论文指标化,职称名利化,教学标准化,急功近利、鼓励学术腐败……”这些话就带有一些情绪化、绝对化了,而且缺乏事实依据,并且涉嫌诽谤。在政府官员面前的谄媚,你拿出点图像和事例来取证阿,总不能想怎么说就张口胡来吧,那和泼妇骂街有何区别?再说,即使校长和政府官员迎来笑往,也在情理之中,总不能让这位校长一见政府官员就铁青着脸吧?另外,学校管理方面,如果校长整天嘻嘻哈哈,百事不问,不搞任何考核,不搞任何创新、评比,那么,教职工是轻松了、自由了,但怎么出教育成果?怎么能培养出出更多更好的优秀学生?对校长的荣誉法学博士学位是怎么得来的有疑问,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求证美国特拉华大学,何须在网上乱放炮?一个大学副教授,难道真不懂调查、求证吗?

  当中,信中还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我们支持教师“为公道写信”,通过各种方式指出学校和学校领导存在的问题,但当下中国,最需要的是科学调查、实事求是的反映问题,而不能以偏盖全,满信近泄个人情绪。事实上,在笔者看来,这位女教授在信中充斥着许多情绪化、绝对化的语言,如:信中说:“写这封信给你提个醒,如果你置之不理不予纠正,我再放到互联网上去出你洋相还不迟。” 这种带有“最后通喋”式的带有威胁和个人情绪的话,作为一个教授是不恰当的。公开信中的许多内容属于学校的内部事务,应该通过沟通、交流、研讨等方式达成一致,加以改进,而不是出于某种情绪和个人目的在公开的名义下乱发意见。如此一来,自言“我52岁才是一个副教授,我学术不端能这样吗?”更显此地无银三百两。

  同时,笔者也希望厦大及厦大校长,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公正的调查女教授的公开信涉及的内容;当然,校长所言“正在查该副教授学术不端问题”,也应本着求实求真的态度,避免滥用公权力公报私仇;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以正视听。

  有容乃大,是一所一流大学所不可缺少的精神。厦大近年来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这与学校领导和所有教职工的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都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厦大的一员还是社会各界,都要珍惜和爱护厦大的声誉,多用科学、理性、包容、文明的态度,去沟通、交流、解决矛盾与问题,社会更乐见“厦大女教授公开信炮轰校长”成为升华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精神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