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一本书可以改变很多

06.07.2014  03:11

林志颖带儿子宣传新书

    兰州晚报讯近来,林志颖的微博又变身“营销账号”,只不过这一次,林志颖卖得不是美白养颜产品,而是卖起了“回忆”,用一句“我对时间有耐心”当起了人生导师。林志颖的粉丝们似乎也十分买账,在上周的首场签售会就签出上万册。只是一些围观群众也纷纷表示不大明了,出版行业明明利润稀少,为何依旧吸引明星们前赴后继,花时间费精力地投入“作家”行业。也许我们从明星们出书后带来的效果,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类型一:分享经历心得

    代表明星:林志颖、林青霞 出书效果:用自己传奇堵争议嘴巴

    去年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让年近不惑的林志颖再度走红。只是时代不同,明星走红后的所作所为,网友也许就不再买账。在微博卖美容产品,被各方质疑,甚至扒皮从前往事之后,外界对于林志颖也不似从前那般的一致赞美。今年忙着商演和拍广告的林志颖,连《超级演说家》的导师都只当到一半,唯一的正事就是出了回忆类自传《我对时间有耐心》,回忆了自己从小到大,从默默无闻到走红失措,从低潮期到再度走红之间的往事,连网络上曾经列举过的诸多“牛人事迹”,也或承认或否认地给予回应。

    当林志颖在微博上为各种商业产品大肆宣传,甚至为一些疑似缺乏科学验证的美容产品进行背书时,不少网友都指责林志颖“想钱想疯了”。事发之时,林志颖一直没有正面回应,但在这本书中林志颖却如此写道,“其实艺人身份之于我,完全是可以放弃的,我可以去做别的事情,不让自己这么辛苦。让我一直坚持到现在的,更多是出于责任:你有这个能力去影响、帮助别人,给别人力量,那你就得有这个责任心坚持做下去。

    作为上世纪90年代最成功的偶像之一,林志颖的人生用“传奇”二字形容自然不为过。同样的“传奇”,也可以用在林青霞的身上。被人喊了很多年复出,也被人形容早已风采不再,但林青霞依旧不为所动,只用一本《窗里窗外》,让读者从自己的文字中感受到自己一路走来的状态,甚至一路把讲座开进了北大。林青霞似乎用文字告诉外界,对于自己婚姻、家庭、事业、感情的那些好奇与遗憾,从我的经历里去找答案吧。孟非也是用一本个人自传《随遇而安》来告诉外界,自己从摄像、记者、编导一路走到制片人、主持人,能有今天的成功绝非偶然和幸运。

    类型二:谈成长谋转型

    代表明星:吴尊、陈坤 出书效果:华丽转型不是梦

    一个明星从出道到走红的那一刻,就意味着一个形象的定型,而随着走红时间的延长,这个形象给明星们带来的瓶颈就越为明显,这当中如果身为一位“偶像”,则更是如此。从出道就开始演“高富帅”的吴尊,在男偶像的道路上早已是极致,所以前些年忽然消失,回来时带来一本《决定勇敢》,宣布早已结婚生子。粉丝们梦碎到哭泣,但也为偶像的“勇敢”而感动。

    与吴尊相同却更加成功的便是陈坤,2011年的一本《突然就走到了西藏》,陈坤将公益活动与内心的成长之路结合在一起,谈改变、谈家庭、谈自己的梦想,让这位曾经的忧郁小生一跃成为了“公益”的代言人、青少年成长的领航者,充满了励志意味。也许此后出演的角色依旧以“”为主,但是外界对其的看法则不再是一个偶像。陈坤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卖一本书的钱还不如走一场秀来得多,但是出一本书带来的声誉以及外界的赞美,却超过陈坤大多数作品可以做到的。为何能一直坚持在3年内出了7本书,也许这就是答案了。

    类型三:转型文化人

    代表明星:张洪量、高晓松、蔡康永 出书效果:一秒变身“高大上

    “转型”一词也许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明星,自认有些文化、较有内涵的明星们绝对不会想要只做一个“自传”写者。近年来在文化圈混得最风生水起的便是高晓松,当音乐人没有足够多的粉丝,当评委没有吸引到太多关注,可是当他拿起一把扇子在网络上说脱口秀,讲历史、谈时事,却成为了不少年轻人的偶像。从《晓说》系列到《鱼羊野史》系列,高晓松的书不讲风花雪月,讲的是史料时政,却越卖越好。喜欢高晓松的人自称“门徒”,甚至去电影院为其监制的电影《同桌的你》买单。变身“文化人”的高晓松,最近也是对此感慨万分,常常在自己的脱口秀里反复强调,“我命好,出门就一个大馅饼砸到我身上。

    当然有人讲历史,就有人说文化,很久没有在乐坛有动作的张洪量,就在前段时间出版了自己的《黄书》。高晓松的书籍虽然涉及到严肃的领域,却总喜欢选取一些可供娱乐的侧面,但是张洪量则是出版了一个“学术报告”,从黄种人的角度重新解读当代世界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及世界格局,即便不够严谨,甚至有些“情绪化”,但看完此书相信没有人会认为张洪量只是一个歌手。

    蔡康永出版过小说、散文,也写过交际类指导书籍,担任读书节目主持人的经历也一直被外界赞颂。即便你说不出他真的写过什么书,但是说起娱乐圈中的文化人,你一定不会漏了他,所以一些高端的主持场合和活动,主办方也会想起他。

    类型四:工具书

    代表明星:蔡依林、尚雯婕、水均益 出书效果:显专业,有档次

    对于给外界普遍印象没有太多内涵的娱乐圈,出书当作家的确是明星们为自己脸上贴金、顺带博眼球的一个好方法。曾经大家流行拍写真集,后来实在显得肤浅,那就教导大家如何穿衣服、如何减肥、如何美白,但依旧对自身定位的提升没太大好处。于是,不少明星开始开拓全新的道路,在这方面蔡依林与尚雯婕是代表。

    作为辅仁大学英文系高材生的蔡依林,与复旦大学法语系高材生的尚雯婕,自然不愿意只靠一些写真书来进入“出版行业”。在两人事业低潮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担任翻译一职,蔡依林翻译过麦丹娜所著的《英伦玫瑰》,尚雯婕则是翻译过菲力普·克洛岱尔的《林先生的小孙女》,一下子甩开同行明星N个档次。后来走红之后,两人也许再也没时间去翻译,但是依旧可以找到新方向出书。蔡依林就连续出版《Jolin的24堂英文日记课》、《Jolin的6场单词派对》两本英文教学书籍,变身英文老师;而尚雯婕则是出版《连卡佛小姐》。

    明星出书里还有一个庞大的阵营,那就是记者出身的主持人。央视名嘴水均益新书《益往直前》乍一看像是回忆录,实际上更像是一本给后辈的采访教科书。而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擅长国际问题报道的闾丘露薇,以及专做深度报道的柴静身上。闾丘露薇在《不分东西》发布之前还表示过,同行让她不要着急,说不定可以变为一本很好的教科书。据《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