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三年《崆峒金石》面世

23.06.2015  03:50

    兰州晚报讯(记者常舒清文/图)2011年6月,平凉市崆峒区政协启动了《崆峒金石》的搜集、整理、校勘工作。经过3年多的努力,终于付梓成书。日前,《崆峒金石》首发式正式举行,此次首发仪式上还展出了部分作品,为东汉以来崆峒区遗存的碑碣、墓志、摩崖、石经、造像及杂类等100多幅,时间跨度约为1800多年。内容基本涵盖了古代及近代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学、人物、科技、宗教、民俗、教育、地理等各个方面,碑刻镌刻的字体真、草、隶、篆一应俱全。将这些具有极高史料价值和书法价值的碑刻拓片集中展示,在平凉尚属首次。

    据悉,这次大型碑拓展的筹备工作,《崆峒金石》一书的编纂人员用了近3年时间,跑遍了平凉六县一区的所有馆所遗址、佛堂道观,西安、银川等周边地区也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先后制作拓片800余次(幅),25000多平方尺,制成精品金石拓片近300余幅。此次展出的碑拓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但记者从中可以看到,备受人们推崇的《毛泽东书林则徐诗碑》、声名鹊起的梁鹄《大魏受命碑》、闻名遐迩的《北宋天圣铜钟》、鲜为人知的《大明皇帝敕谕碑》、名震三秦的秦震钧《免粮恩碑》等,均为崆峒碑刻中的珍品,其背后无不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扑朔迷离、扣人心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