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无法重来 未来可以开创

18.09.2014  04:52

□新华社照片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当年那首《松花江上》,唱出国人无尽的心痛。如今,每逢“九一八”,从辽沈大地传来的警钟之声,就是这块土地拒绝遗忘的誓言。我们回望历史,我们铭记屈辱,是为了更加自信地开创美好未来。

    知耻而后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于屈辱历史的态度,就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对子孙未来的态度。83年后,回望“九一八”,不是自怨自艾,也不是传递仇恨,而是要从苦难中汲取智慧,从耻辱中迸发力量,奋发前行,这才是一个民族实现复兴梦想的时代责任。

    回望“九一八”的滚滚硝烟,不抵抗政策是罪魁祸首。但也要看到,内乱纷争、一盘散沙,才让敌人有机可乘,趁乱夺城。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华民族空前团结,同仇敌忾,不怕牺牲,最终才赢得了抗战胜利。今天,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行,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更需要铭记历史,从耻辱中总结经验教训,照亮前行的路。

    我们纪念“九一八”,是重温历史,更是警惕当下。中国人民在纪念抗日战争,世界各国人民也在用各种方式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这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警醒后人,珍惜和平,勿重蹈历史覆辙。但与这一国际潮流背道而驰的是,当前日本右翼依然在藐视历史事实和国际正义,发表美化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的言论,给区域国际关系蒙上阴影,更严重伤害了曾经遭受日本侵略的各国人民感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说,“历史无法重来,未来可以开创。”无论对哪国人民,历史都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以史为镜,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同时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

    也正因为如此,今天,我们隆重纪念“九一八”、纪念“七七事变”、纪念抗战胜利,就是要从民族苦难和荣耀的历史中寻找未来的方向,从民族深厚而坚强的底蕴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复兴路,与每个中国人息息相关;中国梦,连接每个中国人的梦。回望“九一八”,再次昭示国运与个人密不可分。聚精会神做好本职工作,一心一意发展好我们的国家,这是对抗战最好的纪念。钟声响起,警报又鸣,催快我们奋进的脚步,用不负历史的担当,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据新华社电

    国家公祭网七种语言文字版本全部上线

    【新华社南京9月17日电】国家公祭网17日推出俄、法、德、韩四种语言文字版本,加上此前上线的中文、英文、日文版,公祭网七种语言文字版本全部上线。

    作为国家公祭日的重要依托,今年7月6日,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新华网共同筹办的国家公祭网(www.cngongji.cn)上线。据了解,公祭网旨在搭建一个对战争死难者表示哀悼、缅怀追思的平台,无论是设计框架还是内容分类,均体现了权威性、即时性、学术性、国际性、知识性与互动性。

    国家公祭网上线后受到国内外媒体和民众高度关注。数据显示,截至9月初,公祭网点击量达到4000多万人次,在线公祭近170万人次。海内外网民积极参与在线公祭,通过留言等方式祭奠遇难同胞、呼吁勿忘历史、抨击日本右翼、祈求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