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生计生委做客《落实进行时》直播间解答听众询问投诉---百姓最关心:分级诊疗 基层服务 医疗安全

15.06.2015  13:45

  新闻背景

  4月14日,《中共兰州市委“工作落实年”行动工作方案》印发执行,从今年起至明年2月,全市将开展“工作落实年”行动,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和强有力的督促检查,确保中央和省、市委政令畅通,确保中央和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落实进行时》是我市开展“工作落实年”行动的展示台、监督台和曝光台,它紧盯“工作落实年”责任部门清单推进情况,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紧盯与群众切身利益关联度大的执法监管部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紧盯违反中央八项规定,中央活动办“7+4+10”、省委“3+4”、市委6项集中专项整治中发现的人和事,紧盯各级各单位整改方案和个人整改清单,曝光反面典型,促进“四风”遏制,推动工作落实。自5月10日起,我市15家重点窗口单位以及与群众联系密切、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部门、单位依次上线,就“工作落实年”责任清单中的工作内容接受社会和媒体的监督。

  

  6月14日,兰州市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金敏带领该委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做客《落实进行时》栏目。他们针对热点民生问题向打进电话询问、投诉、甚至质疑的市民进行一一解答。

  与此同时,《兰州日报》、《兰州晚报》、兰州市互联网中心、兰州电台、兰州电视台等媒体的记者,组成了媒体观察团就坐直播间参与节目的直播。无论是接进直播间的市民热线、前期做过的市民调查,还是媒体观察团提出的问题和场外记者调查,所反映的我市医疗卫生领域的问题主要都集中在实施不久的分级诊疗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医疗质量和安全等热点民生问题上。对于直播和节目以外接到的群众来电、微信平台留言、以及记者调查、媒体观察团等提出的各类问题,按照工作的难易程度,确定并承诺办结时间,及时进行答复处理和落实。

  生病去哪儿看市民调查扯出分级诊疗

  自己生病了去社区看,如果是孩子生病了,各位家长就纠结起来了,一般情况下是不会随便带到社区诊治的。这里所说的“社区”,就是遍布在我市城区大街小巷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或者中心。“生病了去哪儿看”成了摆在市民面前的大问题。

  6月10日,兰州市电台的记者走访了市一院、市二院和中医院,随机采访了30位前来就诊的市民,其中有28位市民表示对这三家医院的诊疗、服务比较满意,但有两位对于医生诊疗过程不太满意,认为可能存在过度用药的情况。受访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是对社区、乡镇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服务不满意、不放心,这占到受访群众的80%以上,而怕被社区和乡镇医院“耽搁”,“病人少、医生没经验”是他们普遍的说法。

  我市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

  设、改造了这么多年后,为什么还有许多群众对其产生质疑,什么时候才能去掉“”字,对它“放心”呢?对此,金敏回答说:“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综合医院要集团发展,专科医院要特色发展。对基层医院的要求是‘保基本’。它的医疗条件不能与大医院相比,因此,市级、省级包括部队医院都要对其进行对口帮扶,为的就是吸引病人,提升诊疗水平。由此形成‘健康进家庭、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新格局。

  节目邀请到一位“专业观察员”,她是市政协委员、西固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副主任黄锦兰。她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引发群众不信任有自己的看法。  

  黄锦兰说,这些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环境变化不是很大,招聘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不利于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

  兰州市农合局副局长何武伟解释了这个问题。他说,分级诊疗制度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打破无序就医环境,打破人员无序流动的状态的一项措施。目前,乡镇卫生院通过多年来的提升和改善,基础设施已不存在大的问题,现在主要的问题存在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因为经营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场所租赁、人员的费用都很高的现实困境。然而作为一个合格的服务站,其科室设置又要达到标准,场所难免就显得拥挤。有名的医生流失,也是一个现实情况。多点执业的推行,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不过,要在实际中看到效果还要一段时间。

  媒体观察团:农村就医环境不理想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不光只存在于城市,在广大农村才能更加凸显其巨大的作用。榆中县来紫堡乡方家泉村方先生的来电,引出了村卫生室存在的问题。他说,他们村到现在还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赤脚医生做村医,基本不会看病。他们生病了不是往县医院去,就是直接来到兰大一院等大医院。

  金敏在答复时说:目前,村医的一系列问题也是我市卫生医疗事业面临的大难题。去年,西固区拿出200万元,由政府埋单一次性解决了该区80多名村医的养老、收入、转岗、培训等问题,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今年下半年,这一成功经验将在全市推广。

  媒体观察团的一位记者讲述了自己在采访中发现的问题。不久前,她来到皋兰县黑石川乡和平村采访时,看到村卫生室空无一人,而不远处的私人诊所却有好几位村民正在输液治疗。问其原因,村医回答说,村卫生室因为没有急救能力,所以不具备输液治疗的资质。然而,据记者调查,该私人诊所也没有相关急救设备。由此可见,村级医疗机构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看病的需求,农民看病难仍是普遍现象。另一方面,正规机构不能输液,小诊所却无所不能,这种不符合规定的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

  综合监督处处长陈军说,在城市里,小型医疗机构已经逐步实现了量化分级管理,但农村和城乡接合部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规范,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记者调查:医疗美容乱象丛生

  你美了嘛?现在医学整容行业风生水起的背后其实有不少潜在的隐患。兰州市电台记者在调查时发现,我市商场、小门店普遍都有人开展纹眼线、纹眉、漂唇等美容业务,“没有资质”是它们的共同问题。

  市卫生监督所医疗市场科科长田丰说:只要是刺破皮肤、有侵入性的美容手段都属于医疗美容,必须是具备相关资质的医生才能操作。对此现象的监督检查,存在“取证难”的困难。

  现在,不少国内美容院从国人对韩式整容不断增加的需求中窥到商机,邀请韩国整容医生来华,打着“金牌医生”的旗号招揽顾客,并大肆宣传其神奇的术后效果。在兰州,也有不少美容机构号称自己拥有韩国医生。

  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定,外籍医生来华短期行医必须获得中国行医许可证。据了解,外籍医生获得在华行医许可证的条件是,具备所在国医疗执业证书、医师证书和学历证明,然后要通过中国的专业考试。市卫生计生答复说,目前,我市医疗卫生行政机构没有批准过任何一位韩国籍医生来兰行医,市面上的所谓韩国医生,都属于欺骗消费者或者非法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