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感悟历史  品读文明  走向未来

19.05.2017  04:35

凝聚文明的力量,成就文化的辉煌。今天是第41个国际博物馆日,我省各地博物馆开展了富有特色、形式多样的主题展览和宣传活动,搭建了博物馆和公众沟通互动的平台,让广大群众更好地感知历史、品读文化。

作为国家文物局6个智慧博物馆的试点之一,甘肃省博物馆近年来在文物数字化等方面不断努力,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参观体验,同时也让不便移动的珍贵文物走出国门,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利器。

5月18日,兰州交通大学的三名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到甘肃省博物馆参观丝绸之路文明展。正好遇到博物馆开展免费讲解服务。讲解员专业细致的讲解,实物和虚拟相结合的展陈方式,给几位大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丝绸之路文明展作为甘肃博物馆最重要的展览,集中展示了420余件反映古丝绸之路的精美文物,其中包括铜奔马、战国鼎形铜行灯等国宝级文物16件。为了让更多的观众能够欣赏珍贵文物,为观众提供多样的参观体验,省博物馆近年来在文物数字化、云端技术等方面积极探索,目前已有600多件文物和重要的遗址类文物完成了信息化提取和采集。今年4月,包括铜奔马在内的部分文物数字化成果亮相莫斯科,通过人机互动体验等形式,帮助国外观众多维度、近距离了解中国珍贵文物。

通过这种方式,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文物动起来、活起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文物,了解中国的文化。

敦煌博物馆始建于1979年,现馆藏文物130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38件,分石器、陶器、木器等14大类,形成了具有敦煌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博物馆。

酒泉、天水等地的博物馆以“丝路文化”为主题,展出了一批珍贵的文物,让广大群众在博物馆中寻找丝路的印记。

中国印刷博物馆武威分馆,是我国五家关于印刷术文物陈列馆藏的博物馆之一,展馆运用投影、电子屏等手段,展示我国古代活字印刷技术的发展演变过程。

走进泰安县大地湾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地湾考古上的六个“中国之最”——最早的彩陶、最早的文字雏形、最早的宫殿式建筑、最早的“混凝土”地面、最早的绘画。从已展出的371件文物及70多件珍贵文物中,这些令人震撼的考古发现诉说着史前大地湾高度发达的文明。

在通渭县民俗博物馆内,纺车、风箱、木犁等一件件展品,镌刻着农耕文化的传承和记忆,原汁原味地反映着传统农耕文明的历史风貌。

兰州秦腔博物馆是我国首个秦腔博物馆,展厅由演员篇、剧目篇、舞美篇等组成,使古老的秦腔艺术在具有现代科技元素的展示中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在金川集团科技馆和白银市矿山博物馆,形式多样的科普图版,立体化、多视角演示的模型,让市民全面了解了企业的创业历史及新时期实施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和辉煌业绩。

嘉峪关、临夏、平凉等地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展览和宣传活动,让广大群众更好地走进历史、品读文化。

甘肃台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