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陈建宏博士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1647150)和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项目的资助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陈建宏博士以学校为第一单位、第一作者,在物理学国际权威期刊《Optics Express》《Physical Review A》发表相关研究成果。
量子隧穿是量子力学基本现象之一。在原子波函数层次上,直接开展量子隧穿的实验研究是比较困难的。但借助飞秒强激光场和原子分子相互作用,容易利用激光场将原子内部的库仑场压低,形成处于基态电子可以发生隧穿的势垒,从而较大程度提高隧道电离几率。因而,隧道电离被普遍认为强场原子分子光物理以及阿秒物理的重要基石。然而, 目前的实验和理论一般都只关注于电子隧穿几率,以及电子波包的振幅信息,忽略其势垒下相位。事实上,势垒下相位携带着光电子丰富的隧穿动力学信息,对深入理解隧道电离现象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陈建宏博士与北京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等单位开展合作,针对强激光场作用下原子的隧穿电离过程深入研究,系统地研究了少周期线极化激光场、正交双色激光场中光电子势垒下相位对光电子谱干涉图案的贡献。在少周期线极化场中,基于半经典的两步模型,通过对氟负离子的解离光电子动量谱分析发现:光电子动量谱的干涉模式主要形成于电子在激光场中的经典演化阶段的干涉效应,而光电子动量谱中的极大值则产生于量子隧穿阶段,该极大值在较大动量处的形状受到势垒下相位明显地调控影响(Optics Express,26(2018)14086);原子轨道不仅对光电子谱的形状以及干涉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对势垒下相位有起着明显不同的影响,证实势垒下相位蕴藏着的电子隧穿动力学信息,对光电子干涉和光电子全息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Physical Review A,98(2018)033403)。
陈建宏,男,博士,副教授。1982年生,分别于2007 年6月和2014年6月先后获西北师范大学理论物理硕士学位和原子与分子物理博士学位。2017年9月-2018年6月在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访学。2016年入选“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2017年参加“教育部中西部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项目、甘肃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各1项。在《Physical Review A》《Optics Express》《Journal of Physics B》《Physics of Plasmas》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论文链接:
1. https://www.osapublishing.org/oe/abstract.cfm?uri=oe-26-11-14086
2. https://journals.aps.org/pra/abstract/10.1103/PhysRevA.98.033403
文:孙芸霞 审核:刘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