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中远靠集成技术与世界一流海工同台竞争

18.06.2014  17:59

南通中远船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已是两年前的事了,但目前依然是江苏省首个由企业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的国家科技领域的最高奖项。这不只是企业莫大的荣誉,也促使南通中远船务由“修船厂”转变为海工装备制造商,并获得与世界一流海工装备企业同台竞争的实力。

南通中远船务曾以修船为主业,并有“亚洲修船四小龙”之一的美称。“但修船行业门槛低,低价恶性竞争愈演愈烈,而且企业规模越大,倚重一业的风险也就越大。”南通中远船务公司总经理倪涛说,与修船业潜在危机相对应的,是国际上技术含量高、收益丰厚的海洋工程市场持续繁荣,中远船务决定实施产品转型升级。

作为融合多种高科技于一身的集大成者,海工装备被誉为船舶制造产业“皇冠上的明珠”。长期以来,世界深海石油开采作业的核心技术一直由欧美少数国家把握,中国的海洋石油开发受技术水平、装备能力所限只能在500米以内的近海进行。南通中远船务自2006年开始转型发展海工装备建造以来,依托在船舶修造领域几十年来的积淀成果,开始了摘取这颗“明珠”的新征程。

2007年年初,随着SEVAN650等海工项目建造合同的签订,南通中远船务开始真正进军海工产品建造市场。2009年,公司自主研制出命名为“希望1号”的全球首座圆筒型超深水海洋钻探储油平台。2012年,“希望1号”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南通市科技局局长朱千波表示,南通中远船务的产品转型升级和技术自主创新,得益于一批高层次人才队伍。中远船务在转型之初,就超常规、大手笔地引进了20多名境外拥有10-20年海工设计经验的高端技术人才。世界首座圆筒型超深水钻井平台、半潜式海洋钻井平台、世界首座八角型钻井储油平台、国际先进水平的海上风电安装船等一系列高端海工项目的技术设计均出自这批专家带领和培育的团队之手。

南通中远船务坚持走“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的科技发展之路。公司副总经理仇明介绍,为了快速提升海工产品技术设计的实力,公司从国内外广泛引进各类专家和高级技术、治理人才的同时,不断加大内部人才培养力度。公司技术中心由最初的20多人快速成长为拥有500多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国内一流的海工技术研发中心,项目管理人员也从无到有,已发展成拥有200多人的一流项目管理团队。

2010年,“南通中远船务技术中心”晋升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它集海工产品科研开发、技术设计、总装建造技术、建造工法、质量检测、技术咨询服务于一体,致力于世界尖端海工技术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的提升,其研发和设计建造的海工产品覆盖浅海至超深海所有类型,使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新”的跨越。目前,南通中远船务已交付23个海工产品项目,产品包括钻井、采油、生产、海上穿梭油轮、半潜式生活平台以及深海铺管船、近海风车安装船等,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海工产品类型。

“‘希望1号’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不是因为某项技术特别先进,而是将很多国外的先进技术实现了集成,将客户提出的产品概念,进行设计、采购、组装、调试。”南通中远船务技术中心副总经理徐秀龙说,“将国外先进的原始技术进行集成,这是发展中国家跻身先进海工装备制造的一条捷径。我们生产的产品很多都是中国首制项目,公司已经挤入世界海工装备一流行业门槛,开始能够与世界一流企业同台竞争。”(记者朱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