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我国第32次南极科考的我省科学家发回科考日记

15.12.2015  10:49

    原标题:参加我国第32次南极科考的我省科学家发回科考日记

    海上颠簸一月 顺利抵达南极

    出发基地飞机吊运物资 记者 郭涛 供图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11月7日上午,在一声雄浑的汽笛声中,我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从上海出征,踏上了总航程约3万海里的科考征程。历经近一个月的海上航行后,“雪龙”号极地科考船日前顺利抵达南极普里兹湾,于12月5日晚在中山站陆缘冰区开始卸货。12月7日,我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在南极中山站附近的冰盖机场成功试飞。

    昨日,参与此次科考的中科院寒旱所副研究员李传金通过网络向记者发回了他此行的所见所闻以及他拍摄的南极风光及工作场景。据李传金介绍,此次考察队航线是从上海启航后,穿过赤道,经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穿越西风带到达中山站,然后前往长城站。本次南极科考内容丰富。考察队将在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南大洋普里兹湾、罗斯海、阿蒙森海、南极半岛附近海域等地,进行以极地专项为主的综合考察;在罗斯海维多利亚地难言岛上安排基础测绘、生态与环评等项目,为新站建设提出更多的选址方案;同时还将履行国际公约,开展长城站废弃避难所拆除、中山站和昆仑站垃圾整理回运等工作,并协助澳大利亚将货物从弗里曼特尔港运送到凯西站。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考察期间,我国首架极地专用固定翼飞机“雪鹰601”也正式加盟南极科考,并在南极拉斯曼丘陵、格罗夫山、昆仑站等区域进行了试飞,同时开展试验性航空遥感遥测工作。

    据悉,“雪龙”号将于12月18之前离开普里兹湾前往长城站。

     李传金南极考察日记(节选)

    ●2015.11.07,周六,上海,小雨转阴

    上午10时,欢送仪式开始。简单朴素简谱的仪式并没有影响热烈的气氛,很多欢送队员的家属、领导等在船离岸的一刹那都高举双手向雪龙船及考察队员挥手告别,很多队员都热泪盈眶。在雪龙船缓缓离开码头的时间里,几多离愁,几多感慨纷纷涌上心头,欲说还休啊。

    ●2015.11.11 周三,南海(临近菲律宾)多云

    今天的风浪不大,因为临近赤道了,此区域属于气候上的赤道无风带。大家兴致很高,一些娱乐项目也逐渐排上了日程,如拔河比赛、卡拉OK比赛、乒乓球、投篮及扑克比赛陆续开始了角逐。

    今天下午进行了本次南极大学的第二讲,孙波教务长作了关于“南极科学前沿和32次队考察亮点”的科普报告。他慷慨激昂地向队员们介绍了本次南极科学考察的突出亮点,其中中国固定翼飞机(雪鹰-61)首飞冰穹A将是本次的最大亮点之一,这将标志着中国南极科学考察进入海陆空全面立体考察阶段,而且将大大增强我国南极考察的范围,并加强突发事件的预警及救护能力。和破冰船项目一样,这将是另一项科考重器,并将为我国极地科学考察添得另一项长技。

    ●2015.11.14,周六,爪哇海,多云

    雪龙船自起航以来,一直保持快速的航速,今天船只已经进入了爪哇海,这个名字在郑和下西洋的故事里几次听到过,穿过这片海域和印度尼西亚群岛后,我们的船只就进入印度洋了。下午是南极大学的第四讲,由本次中山站越冬队的陈俊医生向大家讲述关于健康养生方面的一些知识。大家对此类话题比较感兴趣,纷纷与陈医生进行了交流。晚上进行了本航次卡拉OK大赛“雪龙最强音”的决赛,经过两轮晋级赛,冠亚季军纷纷出炉。

    ●2015.11.16,周一,印度洋,晴

    今天是我们帮厨的日子。我和内陆队的其他三名兄弟一起,负责餐厅的卫生打扫、去食堂帮忙择菜、洗菜、倒垃圾等。不干不知道,厨房原来是船上最忙碌的地方,大厨们一天从早到晚不停地在准备食材、清洗食材、烹调食物中度过。估计他们都不晕船,如果晕船,是断闻不得这么强烈的油烟味的。

    ●2015.11.20,周五,西澳弗里曼特尔码头,多云

    经过十几天的航行,终于近距离看到陆地了,弗里曼特尔,虽然还没有踏上这块土地,但见到陆地的兴奋劲已经足以让很多人喜笑颜开。

    上午,雪龙船开始从锚地向码头行驶。下午,油料补给船也已经将油料补给完成,淡水的补给也已经结束,只待装货工作的结束了。下午家人帮我开通了全球通,打电话就方便多了,利用流量还可以浏览一下网页。

    ●2015.11.21,星期六,弗里曼特尔码头,晴

    今天是船上忙碌的一天。上午,在澳方码头工人的协助下,上船的科研及工程物资陆续上船。由于我们在澳洲停留的时间有限,澳洲工人刚下班,船上的工人及队员们就接手了他们的工作。中国工人的工作方式和作风完全不同于澳方,人多力量大的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大家在短短两个小时内就把澳洲工人遗留的工作干完了。

    ●2015.11.25,周三,南大洋,阴转多云

    今天海上的风浪依然很大,已经临近西风带了,据说这种风浪在西风带是很平常的。但是对于很多第一次登上雪龙船的人而言,这种风浪已经足够让他们的五脏六腑翻江倒海了。我今天有时间去驾驶台和几个船员聊了会儿天,才知道,其实他们也不舒服,只是不舒服的程度可能比我们要低,看样子习惯陆地生活的人们还是不太习惯这种飘摇的生活。今天船上为了照顾晕船的队员,特意加餐做了汤面条,这可是晕船队员最喜欢的食物,酸酸的汤面加上辣子,很是开胃,也能从精神上最大的慰藉他们的心灵。虽然我的晕船程度不算太高,对于这种面食依然没有抵抗力,今天吃了两碗才罢,呵呵,在船上就不讲减肥了。

    ●2015.12.7,星期一,中山站出发基地,晴

    今天的天气很好,不仅给出发基地的飞机吊运物资下船提供了很大的契机,同时也给我们在出发基地工作的队员的脸上留下了太阳的光辉记忆,不少队员脸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晒伤。可以想见强烈日光加上雪面的反射,对队员的皮肤是多大的考验。

    今天一天仍然在出发基地工作。早上8点,直升机Ka-32准时将我们在出发基地工作的24名队员送到目的地。今天上午的任务是将昨天俄罗斯朋友帮我们拖出来的雪橇拖回生活区,以便进一步修整雪橇。下午,由于飞机一直在吊运内陆队的食品及科考物资,吊运用的网兜需要快速的运转,所以我们拖橇组被抽调去搬运食品及科考物资。

    今天工作量比较大,返程时,所有队员都面露倦意。 (记者 郭涛)

( 编辑:王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