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虐童事件”追踪:养母涉故意伤害被刑拘

06.04.2015  11:41

    “南京虐童事件”追踪:养母涉故意伤害被刑拘

    4月3日晚,微博网友“@朝廷半日闲”发图文微博展示男童被虐待。 微博截图

     ■ “南京虐童事件”追踪

    新京报讯 (记者杨锋)引起关注的“南京高知养父母虐童事件”获得最新进展。昨日,南京警方称,“虐童”养母李某某涉嫌故意伤害被刑事拘留。通报还披露,事发时间为3月31日,事因男童未完成养母布置的课外作业,遂遭李某某用抓痒耙、跳绳抽打及脚踩,致使施某某双手、双脚、背部大面积出现红肿痕迹。后经法医鉴定,男童构成轻伤,现被亲生父母暂带回老家抚养。

    通报称,根据前期大量调查取证,警方已于昨日凌晨1时许,对涉嫌故意伤害的李某某(女,50岁)依法刑事拘留。目前,经警方协调,男童施某某已被其亲生父母暂带回老家抚养。

    据悉,现年9岁的男童施某某,于6岁时被养父母收养。男童及其养父母均为南京市浦口高新分局辖区居民,养父母都是高知群体,一个是记者,一个是律师。

    昨日,南京市妇联官微称,该市浦口区妇联已连夜带心理咨询师看望了孩子。同时,心理专家张纯将会联合南京多个心理专家,并组成心理后援团,对孩子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当地媒体报道称,浦口检察院未检科也已启动检察监督,“孩子已被安全带离伤害家庭,民政已经到过现场对孩子做了下一步的安置”。

    ■ 追访

    老师曾多次发现男童被打

    据男童所在学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介绍,学校是在4月1日发现孩子被打的。他们先是注意到孩子的耳朵里有血迹,之后孩子向老师请假,说脚痛不能值日。班主任看了孩子脚并询问情况后,向学校领导和辖区派出所报告了情况。民警建议他们拍照取证。在拍照过程中,将孩子衣服揭开时,看到满背都是鞭痕。

    取证后,老师们立即将照片发给辖区民警并报警。民警于第二天来到学校录口供。老师原计划于第二天到孩子家中与家长沟通,但跟孩子说明后,孩子竟吓得发抖。最终,老师只好取消家访计划。这名老师还透露,这是第三次发现这名学生被家长痛打。之前,他们就发现孩子被打过两次,但都是皮外伤。他们起初以为只是家庭教育观念的不同,没有过多干涉。他们也曾约谈家长,但家长并未来校。这名老师还特别称赞孩子乖巧聪明。据新华社

    让孩子免于家暴恐惧,不只要靠学校

    ■ 社论

    学校应承担起学生保护者的角色,通过人性化管理,催生孩子们对学校“大家庭”的归宿感,鼓励学生跟老师说心里话,以寻求帮助,真正对孩子“负责到家”。

    南京虐童案有了新进展,经法医鉴定,受虐男童构成轻伤,涉嫌暴打男童的养母李某已于当日被刑事拘留。据悉,男童已被亲生父亲带回老家抚养。

    男童养母因自己的心狠手辣将面临法律的严惩,这实在是咎由自取。经过此事,男童也走出了那个令他恐惧的家,不过,被虐打所造成的心灵上的伤害,无论如何是无法抹去的,童年的心理阴影,可能将伴随男童的一生。

    近年来,虐童事件屡屡进入公众视野,可以看到,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问题已经很严重时,才被发现。这起事件中的男童,是在第三次被打后脱下衣服才发现的。那么,养母对男童家暴之初,为何没能被外界及时察觉并制止?

    虐童行为封闭于家庭,具有隐蔽性。而在一个“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子理念仍根深蒂固的国度,不少家长对打孩子违法是不以为然的。邻居也会将其视为“家事”而极少干涉。即使警方出面,只要没造成严重伤害,也不过口头教育几句了事。

    研究表明,儿童期虐待易导致成人后精神障碍的高发生率。童年虐待对儿童造成的长期影响可能会产生焦虑障碍、抑郁、边缘人格障碍等。中国有多少孩子遭遇过家暴,没有也无法作出准确的统计。对于家暴,事后的法律追责固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完善由多方参与的防家暴机制,避免悲剧的发生。

    这方面学校责任重大,要知道,儿童在学校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还长,所以学校若养成对于家暴的敏感,很容易发现家暴的苗头。南京虐童案中的这家学校无疑是比较负责的,之前发现男童遭受家暴,就曾约谈家长,遗憾的是,家长并未来校,由此铸成大错。学校应强化对学生的防家暴教育,令学生树立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学校应承担起学生保护者的角色,通过人性化管理,催生孩子们对学校“大家庭”的归宿感,鼓励学生跟老师说心里话,以寻求帮助,真正对孩子“负责到家”。

    让孩子免于家暴恐惧,不只要靠学校。政府部门对于防家暴应提供充分的人力和经费支持。例如,可以建立由政府部门、民间组织、法律人士共同参与的防家暴委员会;为学校提供专业心理辅导人士,对受害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在社区组织“护童爱童”的防家暴志愿者队伍,对有暴力倾向的家庭及时“预警”,并适时干预或向有关部门通报;建立儿童庇护所,用于临时收留受家暴的孩童。

    作为警方,对于收到的每一起儿童遭家暴线索,应充分引起重视,不能到孩子被严重摧残时才介入,而应发现苗头时就展开调查处理,对于违法家长,该警告警告,该进行治安处罚的就处罚,这样才能改变一些家长对孩子随意宣泄暴力的习惯,唤醒家长守法意识。而对家暴孩童涉嫌犯罪的,则要零容忍,依法打击。

    虐童案频发,暴露出的是儿童保护机制的缺陷,所以,只有政府、学校、社会共同来筑就儿童保护的屏障,才能让孩子们免于家暴的恐惧,幸福地成长于阳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