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快餐卖烂肉,食品监管“洼地效应”必须破题

22.07.2014  13:14

  原标题:食品监管的“洼地效应”必须破题

  记者卧底两个多月发现,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国际知名快餐连锁店的肉类供应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存在大量采用过期变质肉类原料的行为。工作人员甚至放言“过期也吃不死人”,这些过期鸡肉原料被优先安排在中国使用。(7月21日《京华时报》)

  使用过期鸡肉的消息,对于这个夏天的西餐经营店如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而言,注定会带来业绩下滑与销售惨淡。现实却告诉我们,如果疏于监管,即便是外国的东西来到我国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对问题企业,相关执法部门进行严肃处理甚至移交检察和司法机关并提起公诉,是水来土掩、兵来将挡的问题。但是,除了要严惩相关责任人和企业,我们更需要破题的是:是什么让中国成为过期食材被优先安排的市场?

  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洼地效应。大意是指企业投资会根据各地的政策、生产与劳力的成本而选择效益空间相对更大的地方。在食品安全这一问题上,同样存在洼地效应: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食品安全标准、监管的力度和水平均落后于其他地方时,那些问题食品或相关产品就会流向这个地区。显然,过期食材“优先中国市场”,除去其心可诛和阴谋论外,这是因为我们的食品监管问题长时间处于“洼地”所导致的。

  有例为证:2010年,美国曝光了麦当劳出售的麦乐鸡含有“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特丁基对苯二酚”两类非法添加剂,而麦当劳中国公司和我国相关部门很快对此回应称,这两种物质含量均符合现行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2011年,台湾某著名品牌饮料被曝含有塑化剂,很快,台湾对相关责任人和涉事企业进行了重罚,而大陆这边却没有任何动作,连起码的下架都没有。此类例子还有许多。

  一个漏洞百出似牛栏关猫的食品安全监督体制,不仅关不住“国产猫”,也断然关不住“西洋猫”。不过,我们正处于变革时代。今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向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今年6月份,号称“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提请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这些都体现出了新一届中央政府对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态度和决心。

  “食品监管的洼地效应必须破题,严惩涉事企业是必须的,但给“洼地”填土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所幸的是,无论是政府监管,还是法律与制度,抑或是相关行业标准,都在更新换代之中。可以预期,以此速率发展,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也是能够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