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猎人给文明注入新内涵(民生观)
在单车共享的治理方面,除了政府加强监管之外,还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
白天,他们是工程师、学生、白领;夜晚,他们是一群自带装备“捉妖”的猎人。
他们是单车猎人。有媒体报道,目前,我国有数千名单车猎人,义务拍照举报被破坏、违停甚至占为己有的共享单车,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把单车从沟渠里、私家院子里解救出来。
围猎不文明的义举,值得点赞,但也引发了诸多讨论。
第一种论调是国人素质太差,目前我们的国情还不适合发展共享单车。把任何问题都往素质上推,等于掐断了短期解决的可能性。
笔者去年在美国旅游,在华盛顿的街头看到,闯红灯的老外比比皆是。人性中破坏、自私的一面客观存在,谁也不能否认。没有约束和制衡,侥幸心理也好,破窗效应也罢,该来的都会来。成年人,在道德评判之余,更需要考虑的是问题的解决。媒体报道,猎人圈子就有个共识:不谈公德、不谈热情。因为公德和热情很容易被现实、时间消磨。
猎人拍照举报,加上后台数据和单车定位,至少可以得出那些占为己有者、乱停乱放者的信息。一次警告、二次处罚、三次记入信用档案,围猎的是人性的丑恶,也促成了问题的解决。
第二种论调是政府职能的缺失,猎人这边越热火朝天,就越打政府的脸,甚至说这是错位的正义。这里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政府有没有能力什么都管,二是政府啥都管就一定是最优解?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很清楚。当然这不是说政府可以缺位。制定行业规范、引导企业有序竞争、参与对失信者的惩戒,这些宏观问题都是政府的职责所在,不少地方也是这么做的。
第二个问题,不妨先打个比方。在生物学上,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就越稳定。在单车共享使用这个系统中,政府之外,同样需要社会的参与,并且参与主体越多,越有助于系统的稳定。政府去管那些缺德的事,费力还不一定讨好,不妨由民间力量补上链条的这一环。不同的主体发挥各自的资源禀赋,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这才是最优解。
方便与问题同在,这是任何新事物发展所要经历的必然过程。在共享与共治的理念下,不妨对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制衡功能抱有更多的敬意与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