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直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大力支持“两个共同”示范建设

24.06.2014  12:18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全省“两个共同”示范建设开展三年来,省直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大力支持“两个共同”示范建设,积极开展“1414”对口支援,有力地推动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分解任务靠实责任

    “两个共同”示范建设启动后,省上制定下发《关于分解落实“两个共同”示范县(市、区)建设工作任务的通知》(甘办发〔2011〕113号)、《关于印发〈“1414”对口支援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将省直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承担的主要工作,分解细化为11类35项具体任务,明确了牵头单位和参加单位,以及具体职责、任务和标准。省“两个共同”示范县(市、区)建设领导小组从省统战、民族、宗教等部门抽调了17名地厅级干部组成“两个共同”示范建设督导组,对口指导、协调、督查示范县(市、区)建设工作。省委组织部、省交通厅、省扶贫办和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酒钢公司等单位,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分类指导、分类帮扶、抓紧实施项目建设,按期完成目标任务”的工作要求,把“两个共同”示范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工作机构,严格落实牵头领导、负责处室和相关人员责任,逐项逐条分解细化工作任务,研究制定具体的支持措施,为“两个共同”示范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组织保障。

    因地制宜聚焦发力

    “两个共同”示范建设,重在促进民族地区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根据这一工作思路,省国土厅、省农牧厅、省旅游局和金川公司等单位,注重把“两个共同”示范建设与落实国家、省上优惠政策措施、实施“3341”项目工程、挖掘各地自然禀赋和优势潜能相结合,区分自治地区、散杂居地区和城市等不同类型,从挖掘优势、培育特色、夯实基础等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制定扶持计划,分步骤、分阶段推进实施。在具体工作中,各部门各单位突出主攻方向,努力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省委统战部、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等以完善示范县(市、区)基础设施、改善民生和产业培育为重点,编制规划方案,确定具体扶持措施;省烟草公司、靖远煤业集团、华亭煤业集团等以扶持社会事业发展为重点,想方设法落实资金项目;省卫生厅、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省农科院等充分发挥智力密集优势,通过领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重点对示范县(市、区)的教师、医生、农牧技术人员及致富带头人等进行点对点、精细化培训,努力为“两个共同”示范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单位重视加强宣传推介工作,积极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两个共同”示范建设,营造了良好工作环境。

    整合力量开展“1414”对口支援

    省“两个共同”示范县(市、区)建设领导小组针对大多数示范县(市、区)经济发展滞后、社会事业落后、亟需大力扶持的实际,在立足省情实际和借鉴省外先进做法的基础上,积极协同各方力量,制定落实“1414”对口支援计划:即1名省委或省政府领导负责,4个单位(2个省直单位、1所高校或科研院所、1家大型国有企业)参与,对口支援1个示范县(市、区),每年至少办成4件实事。牵头负责“1414”对口支援的17名省级领导和省民委、省宗教局等单位深入对口示范县实地调研,围绕消除制约“两个共同”示范建设发展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瓶颈问题,制定帮扶计划,明确工作重点,安排帮扶任务。省直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结合各自职能,下大力气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省住建厅、省林业厅、省电投集团等支持民族地区开发水电、土地、林业等优势资源,省科技厅、省教育厅、兰州理工大学等支持散杂居地区挖掘特色资源、科技资源和人力资源,省工信委、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等支持城市挖掘区位、信息等优势,推动资金、项目支援与人才、技术支援相协调,“输血”与“造血”“硬件”与“软件”建设相配套,开展全方位、多层面的帮扶工作,牵头单位把握标准,抓好协调,积极推进,参与单位靠实责任,全力配合,帮助示范县(市、区)办成了一批民生实事。同时,各部门各单位积极建立联动协作、目标责任、考核验收等长效机制,实行帮扶任务“清单管理”制度,完善项目资金保障、监管、运行等措施,确保了对口支援工作落到实处。三年来,68家对口支援部门和单位共帮助17个示范县(市、区)兴建交通、水利、城乡公用设施等重大项目150多项、投资55亿多元,“1414”对口支援成为起作用、有影响的全省统战民族工作特色品牌和标志性工程。 (丁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