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低碳城镇支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开局良好 ——“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16.03.2015  12:32

西北低碳城镇支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研讨会

 

校党委书记李贵富讲话

 

校长王晓明讲话

 

西北低碳城镇支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金平教授汇报工作

 

  “西北低碳城镇支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研讨会合影

 

3月4日上午,“西北低碳城镇支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研讨会在我校逸夫科技馆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文瑞、中科院电工所研究员王志峰、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忠铭、甘肃省建材科研设计院院长邵继新、北京嘉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陶杰、兰石能源装备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俊峰、酒泉市科技局副局长吴业民、敦煌市能源局副局长祁林、我校党委书记李贵富、校长王晓明出席会议。芮执元副校长、李仁年副校长和科技处、能动学院、机电学院、土木学院、石化学院等部门负责人和教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芮执元副校长主持。

会议上,芮执元副校长介绍了协同创新中心的组建和申报过程。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金平从该中心要解决的重大需求、关键技术问题、建设蓝图、组织架构、运行机制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汇报了“西北低碳城镇支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方案。与会专家就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方案进行深入研讨,提出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大家认为西北低碳城镇支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面向西北地区城镇化过程中的能源和环境的重大需求开展研究,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要加快建设步伐。

中科院电工所研究员王志峰指出,协同创新中心名称的确定主要考虑了“点、线、面”三方面问题。“”是指在西北地区目前用煤量比较大,生态比较脆弱,但该地区有丰富的光、风等可再生能源,确定该区域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和推广空间;“线”是指围绕低碳为主开展科学研究;“”是指从经济规模和可操作性出发,最终研究结果要以城镇为主铺开,支持城镇居民能源需求。他认为,协同中心科学问题的核心点是解决新能源使用由不连续到连续的问题,可以做到跨天、跨月、甚至跨季节使用的技术,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成果形式应从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的系统规划设计入手,开展典型示范和网络平台等工作,示范点的选择不需太大,通过在新农村或小城镇中应用推广加以验证,形成可验收的成果。

中科院胡文瑞院士指出,要抓住“稳定可靠可再生能源供能系统的高效低成本集成和产业化应用”这一核心问题,以构建支撑西北低碳城镇的新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及其体系为目标,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技术和节能技术的互补,解决实现不连续能源向连续能源的转换及高效利用的重大科学问题,围绕协同中心申请科研项目开展试验研究,培育高水平科研团队,推动学校科研发展。

王晓明校长表示,中心要创新出独特的核心技术实现不间断能源系统这一突破性构想,要以成套技术去解决不间断能源网络这一理想目标,从系统性的角度去考虑装备的配套、集成和验证。王校长认为,作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要从工程化的角度出发确定研究成果的展现形式,形成不同类型的示范工程,从而推广到全省乃至全国。他要求协同中心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组织各参加单位的协同推进,完成总体方案,形成系统集成技术,建设典型示范工程。

李贵富书记在会上感谢出席会议的各领域专家从自身角度出发提出的合理建议,特别感谢中科院胡文瑞院士为协同中心搭建科学研究架构出谋划策。李书记表示,学校将把协同中心作为学校重点工作抓好抓实,全力支持创新中心加快推进工作,争取早日为国家区域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李书记提出四点要求:一是研究的问题要有需求,紧紧围绕国家地方的发展要求;二是努力的方向要正确,技术思路要科学;三是运行的机制要合理,投入、运行和利益分配机制要健全;四是要尽快形成会议纪要和建设推进方案,尽快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李书记建议协同创新中心要组织人员到外省市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去考察,为中心的建设发展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字体:大  中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