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协力破难题 ——我省非公经济发展工作综述(下)
非公经济助力我省“十二五”规划画上圆满的句号,实属不易。
非公经济发展难,难在哪?政策,待遇,贷款,可以说都有。
2015年,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这是继2012年、2014年以来,我省第三次专门针对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在政策利好的推动下,非公经济从里到外开始了破题之举。
四两亦能拨千斤
钱,对于非公企业发展来说是头等大事。为此,省非公办会同省财政厅和甘肃银行在全国首创建立了小微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制度,采取政府提供“风险补偿金”、企业提供“互助担保金”、撬动银行放大贷款的方式,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省财政已先期注资1.6亿元,可放大贷款100亿元以上。全省第一批8.58亿元贷款已惠及到142户小微企业。这一普惠性、无担保、无抵押的融资方式,受到了广大非公经济市场主体的热烈欢迎。
甘肃证监局抓住新股发行改革机遇,推动非公企业发行上市,扶持众兴菌业和庄园牧场分别在深交所和港交所(甘肃首家)上市。同时,鼓励非公企业多渠道开展融资活动,2015年全省非公企业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57.19亿元,其中恒康医疗、中核钛白和华天科技非公开发行分别募集资金26.49亿元、7.7亿元和20亿元,银亿股份公司债券首期发行3亿元。
为鼓励非公企业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质量,省质监局联合发改委等9部门出台了质量激励政策措施,支持和帮助非公企业争创政府质量奖、甘肃名牌和质量信用等级企业。2015年获得省政府质量奖的3户企业均为非公企业,全省共有152户非公企业的173个产品获得甘肃省名牌产品称号,162个非公企业获得甘肃省质量信用等级(A级),增加了非公企业的质量和品牌竞争力。
完善平台助转型
与此同时,各市州全面实施“双创”战略,以创业创新推动非公经济发展。
张掖市成功入围全国首批15个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行列,去年争取国家项目资金6亿元用于基地建设。
兰州市采取贷款贴息的方式,实施创业带动就业“万企计划”,已累计投入资金3.5亿元,扶持企业1万家,通过创业带动10.7万人实现就业。同时,着力打造和扶持众创空间,目前已认定创业孵化基地17家,在孵非公企业1030家,带动就业2.3万人。
酒泉市与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枢纽平台实现了互联互通,共发布3000多条信息,为85家非公企业提供了网上服务。白银市与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合作成立了白银挂牌企业孵化基地,全市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挂牌上市32户,当年新增25户,其中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3户。庆阳市坚持“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规模化经营”,引导市内外各类非公企业向“一区四园”和特色产业基地聚集发展,催生了一批骨干非公企业。
嘉峪关抢抓“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立足方特欢乐世界的全新品牌,鼓励非公经济参与全市旅游景区一体化发展。据统计,自方特欢乐世界开园运行以来,全市旅游业呈现迅猛增长态势,形成了“方特效应”。
立足产业促脱贫
省农牧厅积极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要求,支持涉农非公企业和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创建标准化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示范区建设。2015年,全省特色优势产业基地面积达到3152万亩,已建成规模以上非公马铃薯加工企业57户,淀粉加工能力60多万吨。非公牛羊肉加工企业36户,皮毛加工企业33户,肉牛屠宰加工线14条,年屠宰能力100多万头;非公浓缩果汁加工企业7户,年浓缩果汁加工能力12万吨。生产基地的稳步扩大和非公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为主产区农民增收增添了新的活力。
甘南州通过资源整合,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重点扶持以甘南安多、华羚、燎原、雪顿为主的清真牛羊肉及其乳制品加工企业,逐步形成了以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特色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非公经济龙头企业。并鼓励和引导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广泛参与牦牛藏羊养殖、肉品精细深加工以及优质青稞、高原油菜、中藏药材等特色种植业和民族旅游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4658户,同比增长13.75%;建成专业旅游村15个,发展藏(农)家乐756户。
临夏州积极引导千家万户大力发展畜禽养殖、苗木花卉、保安腰刀、葫芦雕刻、刺绣、砖雕等产业,逐步形成了富民产业遍地开花的局面。
培养人才推双创
去年,省上加大非公企业人才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方式,分别在厦门大学和甘肃社会主义学院举办了第九期甘肃省非公经济代表人士高级培训班和甘肃省商会负责人培训班。
省人社厅与省委人才办、省非公办联合兰州大学,落实非公企业“千人培训计划”,共同举办了六批18期全省非公企业负责人管理创新能力提升培训班,1200名非公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学习培训,掌握了创业创新的知识和本领。探索出了由政府部门搭台,高校“唱戏”,非公企业积极参与的政、校、企携手合作的非公经济人才培训新路子。
省工信委举办了全省中小企业政策大讲堂,并联合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文化厅共同举办甘肃省首届“创新杯”工业设计大赛,参赛企业98%为非公企业。本届大赛历时半年,共征集产品、作品830件,基本涵盖机械装备与车辆、电子信息与家用电器、家居与办公用品、医疗保健与儿童用品、工艺与旅游产品包装、食品与加工新工艺等领域。经过专家评审,共有124件产品、作品分获不同奖项,非公参展作品占全部获奖作品的90%以上,极大地推动了创业创新活动的开展。
省商务厅与外经协会、省外事办翻译中心合作,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非公企业培养储备俄语人才共64人,并从中选拔10名优秀学员赴俄罗斯奔萨州国立大学进行交流学习。
平凉市为中小企业引进大中专毕业生1966人,并通过“四支”政策招募到中小企业就业396名高校毕业生,落实了相关政策待遇,为非公企业解决了人才留不住的问题。(记者 伏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