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的南泥湾

16.02.2015  13:19

    这里青青的柏油路不宽,但很平整,洒满了暖和的阳光。南边黑压压一派包谷待收的稼穑地,浩荡无羁气贯长虹,北边黄土山峦起伏蜿延,映衬着无边的蓝莹莹的长天。朋友说,这里就叫大凤川,是“华池县的南泥湾”。

    果不然,在路南侧的一块平地上树立着高大的广告牌,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华池县的南泥湾”七个美术大字。我们的心情是激动的,这华池县僻静的谷川里也有个南泥湾,今天果真见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渡过抗战难关,1943年4月,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七0团一千多名将士在团长张才干、政委宋景华率领下进驻华池县大、小凤川,执行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和屯田政策,一面保卫边区,一面开展生产劳动。他们挖窑建舍,拓荒垦田,修桥筑路,以农业为主,开办十余种作坊,使昔日的“野山僻壤、林木参天、人烟无几、兽群遍行”的荒凉之地,变成了“粮食满仓,蔬菜有余,牛马成群,猪羊满圈,革命根据地日趋巩固”的另一个南泥湾。1943年冬,陕甘宁边区文协秘书长张寒晖来华池采风,当地民间小调《推炒面》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由此诞生了脍炙人口的歌曲《边区十唱》,从而唱红了陕甘宁边区。1962年,在大型音乐史诗《东方红》中首次采纳了这首歌曲并更名为《军民大生产》,唱响了全中国。现在大凤川保留了练兵场、纪念碑、七七桥等原迹,并在练兵场对面新建了纪念馆。

    我们此行来,就是参观华池“军民大生产纪念馆”的。置身此地,只觉得四周十分寂静无声,偶而能听见包谷秆叶在和煦的微风中喇喇作响。这段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已经过去了70多年,我们不少人尚不知道陇东还有个叫“南泥湾”的大凤川的地方。而这里的山川地和这座新建的纪念馆依然在静静地持恒地向长天、大地和众人宣谕着当年八路军将士的辉煌业绩与不朽精神。

    眼前就是“军民大生产纪念馆”。楼馆映衬着蓝天和黄土山峦,虽然不是那样的高大宏伟,但外观新颖独特,很有现代气息,微红色的面墙上八个“毛体”草书的赤字分外醒目,而窗门洁净如洗,帷帘垂泻半掩,馆前的广场石砖铺就,方方正正开阔平整。据说这广场也就是当年练兵场的一大部分,你从上面走过,似闻八路军战士持械操练的喊杀声,感到脚下的大地都在隐隐震动。这是一种幻觉,只有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才能自然地产生。

    纪念馆里面是个长方形的大厅。雪白的墙上是当年开荒、插秧、纺线、碾磨场面大大小小的黑白图照、文字简介和生活挂件。玻璃橱柜里陈列的是纸页发黄的当地苏维埃政府文件、手稿、军号、布鞋、自制的长枪、手雷和小米、大豆、糜子、薯类及布匹、油罐、灯盏、瓷碗、铁锅等实物。展厅的中央布置着当年用过的胶皮轮马车、大轱辘木车、手推独轮车、纺车、石磨和犁镂钯锄等各种农具。这些已经成了文物模样的生产物件静穆地呈现着岁月时光的印痕,也许我们不多在意,不多逗留,但眼前这位姑娘——操着流利的普通话的讲解员清晰地向我们介绍说,“当年,毛泽东在《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这篇著作中这样描写军民的生活状态:我们曾经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当时的这种处境是我们今天衣食无忧的人很难设身处地地感受到的,那样的艰难困苦而危及重重。这一件件看似极为平常的老旧物什,有的还是从来没有见到过的生产工具,却在沉静地印证着老区“军民大生产运动”的伟大实践与历史功勋。正是这种空前规模的大生产使陇东地区也出了个藏在深山里的南泥湾,七七O团在两年内共开荒3.4万亩,修建营房400多间,办起山货加工作坊12个,运输、榨油、店铺等各种副业10多种。大凤川上至六七十岁的老人,下到七八岁的孩童,人人都会纺线,个个都是生产能手;军民一家终于度过了边区最艰苦的岁月,奇迹般地迎来了边区生产的大丰收。

    参观中,我的心里不知怎的总回响着这首非常熟悉的歌声:“解放区呀么嗬嗨,大生产呀么嗬海,军队和人民悉哩哩哩嚓啦啦啦嗦罗罗罗呔,齐动员呀么嗬嗨……”那时候的人怎么这样心齐,怎么这样能吃苦,又怎么这样的乐观、发愤图强?蓦地,我又想起了当年那首民间小曲《推炒面》,当时军民大生产不光使物质生活上转危为安,大生产也产生出来了文化精神领域的大丰收,那许许多多的民歌民曲就是物证!于是,我又扫了一圈四堵白墙上张贴着民歌歌词,有《开荒歌》、《捻线歌》、《烧炭歌》、《边区风光》等等,都是战士学员们自己创作的劳动诗歌,一首首充满着极其朴实和激情的语气韵致,这就是当时边区人民的生活结晶和精神写照!但很遗憾,回视中就没发现《推炒面》的歌词曲谱。不料,司机小许给我们在过厅里轻声哼唱了几句:“鸡叫头绽吧么呼儿嗨,叫二绽吧么呼儿嗨,我给干哥哥么,嘻哩哩理、嚓啦啦啦、嗦罗罗罗……呔,推炒面呀么呼儿嗨!

    哦,才是这样的有趣啊!深夜到黎明时分,边区的妇女为远行的亲人们推炒面,一边干活一边歌唱,那情景竟是如此的深情有味。她们对“干哥哥”的厚意却是在“悉哩哩哩嚓啦啦啦索罗罗罗……呔!”中曲折委婉地表达着,难怪把那位文艺战士张寒晖深深打动了,让他夜不能寐,听会了这民间小曲,也品出了小调的生活味道和艺术意韵,从而激发他继续进行再创作,为劳动人民大众的社会实践而歌而咏而赞美。

    当我们走出纪念馆来到广场时,回首这里的一切,眺望大凤川的蓝天,华池南泥湾的民歌还在我心田中萦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