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金城70年沧桑巨变 谱“精致兰州”华彩篇章(图)
发布会现场
中国甘肃网9月3日讯 (本网记者 张慧雅 文/图)3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了“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兰州市新闻发布会,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伟文就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兰州市社会发展成就作了介绍,并回答了现场媒体记者提问。他表示,城市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也是群众美好生活的“圆梦地”。兰州作为省会城市,如何加快发展、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一直是市委市政府思考的重大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兰州市建成区面积仅有16平方公里,人口只有69.95万人,公路里程90.24公里。经过70年的发展建设,建成区面积达到360.32平方公里,扩大了21.5倍,常住人口375.36 万人,是1949年的5.37倍。
70年来,兰州城市交通、水利、市政等设施条件有了大幅改善,全市公路里程11609.75公里,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投入运营,宝兰客专、兰渝铁路建成通车,主城区道路1365.04公里、面积2618.61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1.15平方米,建成大桥特大桥64座、立交桥20座,基本形成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水源地等重大项目即将建成,城市供水能力增加到138万立方米/日,供水普及率超过95%,燃气普及率达到92.93%,排水管网密度4.69公里/平方公里,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兰州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在沟通和促进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兰州立足区位优势,抢抓“一带一路”重大发展机遇,建成兰州国际陆港、新区综合保税区、铁路口岸、航空口岸等开放平台,推进兰州国际陆港公铁联运和兰州新区空铁海公多式联运两个示范工程建设,常态化运营国际陆海新通道、中亚、南亚、中欧国际货运班列,中川机场开通国际航线10条,获批建设运营进口冰鲜水产品、水果、肉类、粮食、汽车整车等指定口岸,对外合作交流逐步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2018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33.18亿元,全年发运国际货运班列204列,兰州逐步从内陆腹地转变为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前沿城市。
黄河之滨 景色宜人(资料图)
兰州地处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交汇之处,植被覆盖率低,降水量少,自然生态脆弱。全市上下立足构建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坚持工程化带动绿色大发展,不断加大天然林缘区和重点区域、重要地段等生态修复和治理力度,2000年以来累计营造林229.2万亩,建设森林公园9个、综合性公园15个,全市森林总面积319.7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5.21%,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7827.31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6.77%,人均公园绿地11.18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南北两山经过兰州人民“背冰上山”播绿、“承包荒山”造林等诸多努力,林地从无到有、积少成多,绿化面积已达60万亩,成为全国八个“生态文化示范基地”之一。特别是把治理环境污染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铁腕推进气水土协同共治,突破性地摘掉多年来“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城市之一”的“黑帽子”,打造了国内外瞩目的“兰州蓝”,创造的“兰州经验”得到国家肯定,在巴黎世界气候大会上荣获“今日变革进步奖”。黄河水生态持续改善,近20年黄河兰州段水质连续100%达标。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深入开展,主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张伟文表示,现在的兰州,正在按照都会标准、精致理念全面推进城市建设。今年市委、市政府部署开展了“提升城市品质、打造精致兰州”三年行动,着眼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各领域,全力推进“精致兰州”建设。在城市规划上做到点面结合,在城市建设上打造精品工程,在城市管理上突出精细智慧,抓住兰州被国家确定为5G试点城市的机遇,加快推动5G网络建设,大力推广5G技术应用,推动城市管理更加智能高效。
据张伟文介绍,近期到2020年,兰州市小康社会将全面建成,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新型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现代化经济体系雏形初建,对外开放向更高层次迈进。
远期到2035年,兰州将与国家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发展能级得到质的提升。创新型产业体系和现代化经济体系日臻完善,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有效构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