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肺老人诗中的五泉山

24.06.2014  00:37

    近日见到一通诗笺,书法丰腴遒劲,笔圆韵胜,甚为耐看。诗题为《皋兰游五泉山二首》,落款为“劭老哂政,半肺老人率成。

    半肺老人何许人也?据仇君好《诗剑弦歌》一书说,他名叫仇鳌(1879年-1970年),晚年因癌,割去半叶肺,故号半肺老人。为湖南省湘阴县人,辛亥革命元老,国民党政要。1921年毛泽东等青年在长沙船山学社内创办自修大学,仇鳌资助过几千银元。他参加过湖南和平解放,解放后任民革中央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参事室主任、全国政协委员等职。著有《半肺老人吟草》等。这本诗集中收录两首五律,系1956年前后,半肺老人为全国政协委员视察甘肃代表团成员,游历兰州五泉山后的作品。他以行书诗笺,赠“劭老哂政”。劭老也是湖南人,他就是语言文字学家黎锦熙(1890年-1978年),他的字为劭西,抗战是曾在西北师院教过书。

    仇鳌游历过海内外的诸多名山胜水,见多识广。他亲历的五泉山很有特点,它位于少树多草的皋兰山山脚沟壑里,干旱的草山皋兰山与湿润林地植被的五泉山,形成很大的反差,因此他写五泉山的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真实反映了真山真水的美景。上世纪50年代的五泉山,基本上保持着明清以来的风貌:东西龙口瀑布飞泻,形成两条溪流,五眼泉水丰沛,惠泉、蒙泉以及其他不知名的小泉眼,不断溢出泉水,汇入溪流,推动四盘水磨,流出山外,灌溉菜地果园1000多亩。东西两涧及中麓上分别众多佛寺道观儒庙,掩映在参天古树及花草灌木中。

    仇鳌的这两首诗,均为五律。其一云:“风有看山兴,驱车向五泉。闲云纷霭霭,流水自涓涓。石径连西岭,巉岩入北岑。左祠文物满,凝睇汉时砖。”首联写惠风和畅,乘车出城游览五泉山。颔联实写东西龙口参天古树间云烟流动,溪水涓涓流淌。流露闲云野鹤的情怀,中央曾请他担任高职,他一再婉拒,只就参事、政协之类的闲散职务。颈联写漫步于石阶小径,游览二郎岗、西涧及中麓的胜景。尾联写流连于左公祠,欣赏陈列的汉唐文物。

    1955年五泉山建为公园,随后甘肃省文管会,在清代左公祠原址,民国清虚府内布置甘肃文物陈列室,分为兰州附近史前、天水附近史前、汉代遗物、陶瓷四室;另有一室陈列明代兵部尚书兰州彭泽墓出土物,颇为精美,墓志系自传并有画像,又有彭夫人凤冠首饰及锦被等,亦皆精美。由西北师院历史系教授何乐夫常川,冯国瑞教授也常在这里作研究。

    清虚府是光绪时兰州贡生曹春生联合地方人士为左宗棠建立的生词,故称左公祠。左公知道后,不许为他造生祠,遂题额为“灵佑祠”,祭祀泉神、雹神,以祈求泉水丰沛,不生雹灾,心思都在民生上,兰州绅民甚为感动。到上世纪20年代,殿宇坍塌,破败不堪。刘尔炘修复后,将泉神、雹神移到西小院,将灵佑祠改名为清虚府,奉祀岳飞、杨椒山,特配祀左宗棠,以缅怀左公。

    其二云:“指点中峰去,从容佛殿过。梯云关有路,掬月并无波。白幕朱栏外,青槐绿柳多。旷观楼上座,引吭一高歌。”首联写从清虚府指点中麓,经过地藏殿游赏景观。颔联写梯云关为上山之路关口,说是关实际上是一座牌坊,位于青云梯上,文昌宫下,有刘尔炘撰书楹联曰:“来从无垢地;高入大罗天。”进梯云关东上,则是掬月泉,泉水深入地面数尺,夏不盈溢,冬不干涸亦不结冰,四季水波不兴。颈联写地藏寺僧众茶社,搭起白帆布遮阳凉棚,与新近油漆彩画殿宇栏杆,形成鲜明对比,殿宇外老国槐、老柳树枝叶繁茂,一片绿意。解放后,拜佛烧香的人少了,布施自然少了,五泉山僧众吃饭发生问题,他们遂发扬“农禅并重”的传统,在地藏寺内开办茶社,把修行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以自养。尾联写半肺老人等全国政协委员在旷观楼小憩饮茶的情景。旷观楼在地藏殿院落西北隅,为三开间悬楼,北面西面敞开,便于凭栏观赏市容。檐下悬挂曹鲁斋撰书“旷观楼”隶书匾额。

    这两首五律是现代名人咏五泉山的佳作,诗中保留了上世纪50年代五泉山的风貌,有存史的作用。诗作又将三位与兰州有关的河南名人联系在一起,也是有意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