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难万难抓了“乌纱帽”就不难

19.01.2015  03:09

    建筑工程有烂尾楼,舆论场中也有“烂尾新闻”。近日,新华社“新华全媒头条”请网民选出了2014年十大“烂尾新闻”,包括河南艾滋病拆迁、一笔糊涂账之城市停车费去哪儿了、湖南公职人员猎枪射杀村妇等“上榜”。迟迟划不了句号的新闻到底“”在哪里了?

    先解释一下何为“烂尾新闻”。通俗的说法指的是一些地方处理热点事件“表态多,后续跟进少;道歉多,问责整改少;调查多,真相公布少”的现象。媒体报道常常只是揭了盖子,暴露了问题。但问题之锁如何打开,需要有关部门积极破解,才能让社会关切有下文。而“烂尾新闻”的产生,一个字——拖。网络时代舆论监督的一大特点,就是热点来得快、散得也快。于是,有些部门就抓住公众的这一心理特点,对一些新闻热点采取了冷处理:不急于公布调查结果和处理结果,先采取类似于“正在调查中”等惯常的回应方式,对公众进行临时性安抚,等过去一段时间,其他地方出现了新的新闻热点,而人们都去追逐新热点之后,该新闻的热度自然就慢慢冷却下来。小马飞刀告诉大家,有那么一些单位、部门,应对舆论危机的手法是越来越老练、越来越圆滑。就算迫于舆论压力,表了态,道了歉,甚至罢免了责任人的职务,也只是一种“积极的应付”,目的不是为了真正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平息公众的“怒火”。处理的官员可以复出,但存在的问题依旧存在,更不要指望什么举一反三。我们看到的往往是病根不除,新剧情再次上演。

    “烂尾新闻”比烂尾楼可怕,至少烂尾楼还能推倒重建,而“烂尾新闻”只会在无声的呐喊下沉沦,永不见光。媒体曝光不是事件的起点,也不是事件的终点。媒体盘点“烂尾新闻”引发公众关注,不仅仅是期待“烂尾新闻”问题能得到解决,更想借此重申一个常识:民意乃立国强邦之基,不可无视,更不容忽悠。要想热点事件不至于沦为“烂尾新闻”,光靠管理者的自觉不够,光靠健全舆论监督也不够,更根本的,还得从完善监督体系、健全问责机制、严肃问责做起。小马飞刀以为,必须建立起热点事件追求问责后续处理问题与当地负责人的“乌纱帽”挂钩的相关制度。不与“乌纱帽”挂钩,三天能办好的事情,三年都办不到;一与“乌纱帽”挂钩,三年没有办到的事情,三天就办好了。千难万难,抓了“乌纱帽”就不难。只有这样,政府部门在面对突发热点事件时,才会严肃对待、认真调查、及时公开和反馈调查处理结果,还公众以知情权。小马飞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