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千里带乡愁 卓尼洮砚落户酒泉瓜州成非遗助农增收

02.09.2020  09:53

瓜州县人民政府县长杨栋为洮砚为主的文创产品和名优特农产品进行直播代言

   本网记者  宋芳科 

  “我们现在展示的是洮砚。洮砚又被称为四大名砚之一......”9月1日,一场以“草圣故里、文韵瓜州”为主题的直播带货专场正在火热进行。

  据了解,此次直播带货专场采取“直播专场+基地带货”的形式进行首秀。作为瓜州县第八届张芝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在直播期间,瓜州县人民政府县长杨栋、副县长马宗岭亲自为洮砚为主的文创产品和名优特农产品进行代言。

  洮砚,产于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洮砚乡喇嘛崖、水泉湾附近的绝壁,开采艰难。其特点为质坚实湿润,色泽雅丽,呵之成珠,发墨快而不损豪,保湿利笔,书写流畅,储墨湿润,是收藏、把玩、投资的珍品。

酒泉市洮砚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杜瑞天正在雕刻

  瓜州县广至藏族乡是2008年为集中安置引洮工程九甸峡库区外迁移民而新建的农业综合开发乡,下辖6个行政村,其中洮砚村安置九甸峡库区卓尼籍移民239户1070人。迁来之初,由于土地板结严重,地里基本没收入,村民只能靠低保和打工维持生计。

  洮砚是广至藏族乡移民群众从老家迁来的产业。为摘掉“穷”帽子,洮砚村雕刻艺人,就地发挥具有洮砚雕刻手艺群众的特长,大力宣传洮砚历史文化,领办或带动洮砚雕刻项目发展,增加群众经济收入。

  在瓜州县广至藏族乡洮砚村,洮砚加工厂、雕刻室及展房……一所废弃小学上建起来的洮砚文化产业工匠创新示范基地古色古香。

  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酒泉市洮砚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杜瑞天说,“以前在老家,临近洮河,雕刻洮砚是我们增收的主要渠道,刚从卓尼搬迁到瓜州,村民并没有把这门手艺丢掉,而是从卓尼拉石头过来继续雕刻,逐步的每家都有了小作坊。

  作为酒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洮砚雕刻技艺,精雕细琢是技艺无声的传承和文化的流淌,更是瓜州县广至藏族乡移民群众“移民不移志”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瓜州县广至藏族乡按照“以支部带产业、以产业富群众”的思路,着力打造了洮砚雕刻室、洮砚产业人才实训基地、洮砚产业文化工匠创新示范基地、洮砚展厅、返乡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和洮砚电商销售中心,购买大型多功能切割机、铣床、打磨机、抛光机、雕刻桌椅及工具,形成“雕、评、卖”的产业链,由洮砚村集体股份经济合社牵头,统一采购原材料、统一设计雕刻,采用2名大师带20名工匠、20名工匠带400户群众的生产发展模式,使广至藏族乡洮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村上有70%以上村民具有洮砚雕刻技艺。作为洮砚非遗传承人,我有信心把洮砚文化传承好,带领我们全乡有刻洮砚手艺的农户,把洮砚这方面文化形成一种产业,借助电商平台,把洮砚产业推广出去。”杜瑞天说。

  如今,瓜州县广至藏族乡洮砚协会年产1200余件作品,100余洮砚大件,1100余洮砚小件,年产值约300万元,增加群众人均收入约80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增收40万元以上。

现场传授洮砚雕刻技艺